乌程令陆玑撰,世或以玑为机,非也,机自为晋人,本不治诗,今应以玑为正,然书但附诗释谊,窘于采获,似非通儒所为者,将后世失传不得其真欤。(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书录解题、通考、鸟兽二字并在草木上,今本标题与此同。〕
 
  毛诗正义四十卷 原释唐国子祭酒孔颖达撰,太尉长孙无忌诸儒刊定,国朝端拱初,国子司业孔维等奉诏是正,诗学之家,此最为详。(见文献通考。)
 
  毛诗小疏二十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因孔疏为本,删取要义,辅益经注云。(见文献通考。)
 
  毛诗指说一卷 原释唐成伯玙撰,略叙作诗大旨及师承次叙。(见熊克毛诗指说跋及文献通考。)
 
  〔东垣按:通考不著卷数。〕
 
  毛诗断章二卷 原释唐成伯玙撰,大抵取春秋赋诗断章之义,钞取诗语,汇而出之。(见熊克毛诗指说跋及文献通考。)
 
  〔东垣按:通考作汇章,不著卷数。〕
 
  毛诗解题二十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篇端总叙诗义,次述章旨,盖近儒之为者欤。(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宋志,解作释,通考不著卷数。〕
 
  原叙,昔孔子删古诗三千余篇,取其三百一十一篇著于经,秦楚之际亡其六,汉兴,诗分为四,一曰鲁人申公作训诂,号鲁诗,二曰齐人辕古生作传,号齐诗,三曰燕人韩婴作内外传,号韩诗,四曰河间人毛公作故训传,号毛诗,三家并列学官,而毛以后出,至平帝时始列于学,其后马融、贾逵、郑众、康成之徒,皆发明毛氏,其学遂盛,魏晋之间,齐鲁之诗废绝,韩诗虽在而益微,故毛氏独行遂传至今,韩婴之书,至唐犹在,今其存者,十篇而已汉志婴书五十篇,今但传其外传,非婴传诗之详者,而其遗说,时见于他书,与毛之义绝异,而人亦不信,去圣既远,诵习各殊,至于考风雅之变正,以知王政之兴衰,其善恶美刺,不可不察焉。(见欧阳文忠公集三家诗考,引韩婴之书至与毛之说绝异,无汉志婴书五十篇句。)
 
  〔东垣按:以上原卷二。〕
 
  礼类

  共三十三部,计一千九十七卷。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云周礼至谥法。〕
 
  周礼十二卷 郑康成注。
 
  仪礼十七卷 郑康成注。
 
  礼记二十卷 郑康成注。
 
  大戴礼十三卷 原释三十五篇。(郑元祐引见经义考礼类。)
 
  〔东垣按:朱锡鬯云,戴德礼记十三卷,崇文总目云大戴礼记十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三十三篇,郑元祐曰,其为书凡十三卷,总四十篇,若崇文总目则十卷,而云三十五篇者,无诸本可定也,东垣考大戴礼诸家书目并作十三卷,据朱氏及郑明德所述,则总目实止十卷,旧本亦作十三卷,疑后人以臆增改,附辨于此。〕
 
  周礼疏五十卷 原释贾公彦。(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今本四十二卷,陈诗庭云,此北宋以后所并,书录解题犹作五十卷,下仪礼、礼记并同。〕
 
  仪礼疏五十卷 原释贾公彦。(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云,旧史四十卷,今本十七卷。〕
 
  礼记正义七十卷 原释孔颖达。(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今本六十三卷。〕
 
  三礼义宗三十卷 原释梁明威将军崔灵恩撰,其书合周礼、仪礼二戴之学,敷述贯串,该悉其义,合一百五十六篇,推衍闳深,有名前世云。(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梁书本传四十七卷。〕
 
  江都集礼一百四卷,原释隋诸儒撰,初炀帝以晋王为扬州总管,镇江都,令诸儒集周、汉以来礼制因袭,下逮江左先儒论议,命潘微为之叙,凡一百二十卷,今亡阙仅存一百四卷。(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隋诸儒牛宏等也。隋志一百二十六卷。〕
 
  三礼图九卷 原释梁正撰,(见玉海艺文类凡两引。)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张昭曰,四部书目作十二卷,见宋史聂崇义传。〕
 
  三礼图二十卷 原释聂崇义集,(见玉海艺文类。)周显德中,参定郊庙器玉,因博采先儒三礼旧图,凡得六本考正,是否缋素而申释之,每篇自叙其凡,参以近世沿革之说,建隆二年五年丙寅,表上之,窦俨为叙,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其驳义及答义各四卷,率列于注释,诏颁行之,又画于国子监讲堂之壁。(见经义考通礼类。)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礼记外传四卷 原释成伯玙。(见天一阁钞本。)
 
  礼记字例同异一卷 唐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