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志》不著录,《唐志》、《宋志》俱作七卷,今本止二卷。钱曾《读书敏求记》载有宋钞淳熙七年嘉兴沈揆本七卷。以阁本、蜀本及天台谢氏所校五代和凝本参定,末附考证二十三条,别为一卷,且力斥流俗并为二卷之非。今沈本不可复见,无由知其分卷之旧,姑从明人刊本录之。然其文既无异同,则卷帙分合,亦为细故,惟考证一卷佚之可惜耳。
△《长短经》九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唐赵蕤撰。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蕤,梓州盐亭人。博学韬钤,长於经世。
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唐书艺文志》亦载蕤字太宾,梓州人。开元中召之不赴。与光宪所纪略同,惟书名作《长短要术》为少异。盖一书二名也。是书皆谈王伯经权之要,成於开元四年。自序称凡六十三篇,合为十卷。《唐志》与晁公武《读书志》卷数并同。今久无刊本。王士祯《居易录》记徐乾学尝得宋椠於临清。此本前有传是楼一印,又有健菴收藏图书一印,后有乾学名印,每卷之末皆题杭州净戒院新印七字,犹南宋旧刻,盖即士祯所言之本,然仅存九卷。末有洪武丁巳沈新民跋,称其第十卷载阴谋家本阙,今存者六十四篇云云。(案:此跋全剿用晁公武之言,疑书贾伪托。)是佚其一卷而反多一篇,与蕤序六十三篇之数不合。然勘验所存,实为篇六十有四,疑蕤序或传写之讹也。第一卷八篇,题曰文上,第三卷四篇,题曰文下。第二卷四篇,则有子目而无总题,以例推之,当脱文中二字。第四卷一篇,题曰霸纪上。第五卷一篇,论七雄之事,题曰霸纪中。第六卷一篇,论三国之事,亦无总题,以例推之,当脱霸纪下三字。第七卷二篇,题曰权议。第八卷十九篇,题曰杂说。第九卷二十四篇,题曰兵权。其第十卷所谓阴谋者,则今不可考。篇中注文颇详,多引古书,盖即蕤所自作。注首或标以议曰二字,或亦不标,体例不一,亦未详其故也。刘向序《战国策》,称或题曰长短,此书辨析事势,其源盖出於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虽因时制变,不免为事功之学,而大旨主於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其言固不悖於儒者,其文格亦颇近荀卿《申鉴》、刘邵《人物志》,犹有魏、晋之遗。唐人著述,世远渐稀,虽佚十分之一,固当全璧视之矣。
△《两同书》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唐罗隐撰。隐字昭谏,新城人,本名横。以十举不中第,乃更名。朱温篡唐,以谏议大夫召,不应。后仕钱镠为钱塘令。寻为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授著作佐郎,司勋郎中。历迁谏议大夫,给事中。《吴越备史》载隐所著有《淮海寓言》、《谗书》,不言有此书。然《淮海寓言》及《谗书》陈振孙已访之未获,惟此书犹传於今,凡十篇。上卷五篇,皆终之以老氏之言。下卷五篇,皆终之以孔子之言。《崇文总目》谓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指而同原。然则两同之名,盖取晋人将无同之义。晁公武以为取两者同出而异名,非其旨矣。《书录解题》引《中兴书目》,以为唐吴筠撰。考《宋史艺文志》别有吴筠《两同书》二卷,与此书同载之杂家类中,非一书也。
△《化书》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曰齐邱子,称南唐宋齐邱撰。宋张耒跋其书,遂谓齐邱犬鼠之雄,盖不足道。晁公武亦以齐邱所撰著於录。然宋碧虚子陈景元跋,称旧传陈抟言,谭峭景昇在终南著化书。因游三茅,历建康,见齐邱有道骨,因以授之。曰是书之化,其化无穷。愿子序之,流於后世。於是杖靸而去。齐邱遂夺为己有而序之。
则此书为峭所撰,称齐邱子者非也。书凡六篇,曰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亦简劲奥质。元陆友仁《砚北杂志》称谭景昇书世未尝见,他书言其论书道,锺、王而下一人而已。今考书道一条,见在仁化篇中,而友仁顾未之见,则元世流传盖已罕矣。明初代王府尝为刊行,后复有刘氏、申氏诸本。今仍改题化书,而以陈景元跋附焉。峭为唐国子司业洙之子。师嵩山道士,得辟穀养气之术。见沈汾《续仙传》中。其说神怪,不足深辨。又道家称峭为紫霄真人。而《五代史闽世家》称王昶好巫,拜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其事与峭同时,不知即为一人否?方外之士,行踪靡定,亦无从而究诘矣。
△《昭德新编》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宋晁迥撰。迥字明远,澶州清丰人。自其父始迁家彭门。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至道末擢右正言,直史馆,知制诰。旋为翰林学士,加承旨,天禧中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以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文元。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为其晚年所作。
因居昭德坊,故以名书。宋初承唐馀俗,士大夫多究心於内典。故迥著书,大旨虽主於勉人为善,而不免兼入於释氏。自序谓东鲁之书文而雅,西域之书质而备,故此五说,酌中而作,盖指下卷指迷五说也。李淑言其服膺《坟典》,耆年不倦,少遇异人指导心要。王古称其名理之妙,虽白乐天不逮,其所学可知矣。迥五世孙溯,搜罗家集,得此书於丹棱李焘。庆元中尝有刊本,明嘉靖间又有重刊本。
此本首题裔孙伏武重录。迥自序及李遵勖后序,皆与晁溯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