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补泻,次诸法,次病刺,次经脉空穴。俱颠倒后先,於经文多割裂。
△《简明医彀》八卷(内府藏本)
明孙志宏撰。志宏字台石,杭州人。是书卷首冠要言一十六则,议论亦平正。
其馀案门列方,浅显易解,然未能尽医道之变化也。
△《金鎞秘论》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梁谿流寓李药师撰。不知何许人。自序称唐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药师之称,适符靖字,殆亦寓名欤?其书分十二门,皆论医目之法,故曰《金鎞》,盖取佛书金鎞刮眼之义也。
△《扁鹊指归图》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以脉证形色编为歌括,以便记诵。盖坊市俗医所为。
△《证治大还》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治撰。治字三农,华亭人。是书凡证视近纂二卷,药理近考二卷,济阴近编五卷,幼幼近编四卷,医学近编二十卷,伤寒近编前集五卷,后集五卷。
前有喻昌及治自序。治自谓五世业医,所著书有《璜溪医约解》、《医师寤言》、《外台秘典》、《脉药骊珠》各种,皆斟酌尽善,择其近要者付之梨枣。然是书杂录诸家议论证治,门类繁碎,殊少折衷。
△《马师津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马元仪撰。元仪,苏州人。是编前有雍正壬子汪濂夫序,称元仪受学於云间李士材、西昌喻嘉言。士材,李中梓之字。嘉言,喻昌之字。二人皆国初人,则元仪著书当在康熙初矣。其曰《马师津梁》者,盖元仪门人姜思吾传其抄本,濂夫追题此名,非其本目也。所论多原本旧文,大抵谨守绳尺,不敢放言高论,亦不能有所发明。所载诸方,或与所论不甚符。如中风一门,既知病由内虚,不属外邪,而附方仍多驱风涤痰,一切峻利之药。知其亦见寒医寒,见热医热,随时补救之技,非神明其意,运用自如者矣。
△《张氏医通》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璐撰。璐字路玉,号石顽,吴江人。是编取历代名家方论,汇次成编。
门类先后,悉依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本薛己《医案》、张介宾《景岳全书》而以己意参定之。凡古来相传之说,稍有晦滞者,皆削不录。其辞气未畅者,皆润色发挥,务阐其意。康熙乙酉,圣祖仁皇帝南巡,璐子以柔,以璐所著《本经逢原》、《诊宗三昧》、《伤寒缵绪论》及此书汇辑恭进,得旨留览。
考璐自序,是书初名《医归》,未及刊行,佚其目科、痘疹二册。晚年命其子以倬重辑目科治例,以柔重辑《痘疹心传》,补成完帙,改题此名。时韩氏《医通》已久行於世,璐书名与相复。自序谓元氏集名长庆,白氏集亦名长庆,未尝混也。
今刊本题《张氏医通》,盖亦以别於韩氏云。
△《伤寒缵论》二卷、《绪论》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璐撰。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采喻昌《尚论篇》及各家之注为之发明,而参以己见,是曰《缵论》。又以原书残佚既多,证治不备,博搜前人之论以补之,是曰《绪论》。《缵论》先载原文,次附注释,末录正方一百十三首。《绪论》首载六经传变,合病并病,标本治法,及正伤寒以下四十证,又分别表里,如发热头痛,结胸自利之类,末录杂方一百二十馀道。其医通十六卷内,诸证毕备,不立伤寒一门。自序谓先有此二书别行,故不复衍也。康熙甲寅,林起龙刻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其序有曰,钤槌活人类证者出,而斯道日茅塞矣。
近之准绳金鎞续焰参注宗印图经绪论五法手援诸刻,炫奇斗异,吊诡承讹,逞意簧鼓,任口杜撰,如狂犬吠,如野狐鸣。又曰,更可异者,本无一长,又未梦见条辨,止将尚论篇割裂纷更。称缵论者,譬之推粪蜣螂,自忘其臭,此书必不能传。即传不过供人笑骂涂抹云云。其诋諆是书,不遗馀力。然亦不至如是之甚也。
△《本经逢原》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璐撰。其书以神农本经为主,而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部分次第,悉依李氏《本草纲目》,而疏通大义,较为明显。自序云:濒湖博洽今古,尚尔舍本逐末仅以本经主治,冠列於首,以为存羊之意。缪氏仲醇,开凿经义,迥出诸家之上,而於委曲难明之处,则旁引别录等说,疏作经言,未免朱紫之混。盖时珍书多主考订,希雍书颇喜博辨,璐书则惟取发明性味,辨别功过,使制方者易明云。
△《诊宗三昧》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璐撰。是书专明脉理。首宗旨,次医学,次色脉,次脉位,次脉象,次经络,次师传,次口问,次逆顺,次异脉,次妇人,次婴儿。其医学篇有云,王氏《脉经》,全氏《太素》,多拾经语,溷厕杂说於中,偶一展卷,不无金屑入眼之憾。他如《紫虚四诊》,《丹溪指掌》,《扌婴宁枢要》,《濒湖脉学》,《士材正眼》等,要皆刻舟求剑,案图索骏之说。夫得心应手之妙,如风中鸟迹,水上月痕,苟非智慧辨才,乌能测其微於一毫端上哉!其言未免太自诩也。
△《石室秘箓》六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
国朝陈士铎撰。士铎字远公,山阴人。是书托名岐伯所传,张机、华佗等所发明,雷公所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