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永陵信史》。据大纶《自序》,盖先成《世宗编年》,后乃续以《穆宗》云。
△《明大政纂要》六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谭希思撰。希思,茶陵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四川巡抚。是书所记,自洪武元年至隆庆六年。凡大事皆编年纪载,每帝皆有《论赞》。卷首载万历己未修撰《韩敬序》。有云:“侍御方壶刘公,持斧畿辅,捐俸刻之。”是此书向曾刊刻。今钞本卷首,仍存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印,则当为未刊以前藏本。其中多涂乙增损之处,似即希思之原稿也。
△《大政记》三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朱国桢撰。国桢,字文宁,乌程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肃,事迹附见《明史朱国祚传》。是书始洪武元年戊申,终隆庆六年壬申。
编年纪载,繁简多有未当,殊乏史裁。
△《两朝宪章录》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明吴瑞登撰。瑞登,字云卿,武进人,由贡生官光州训导。先是薛应旂纂洪武至正德九朝事为《宪章录》。瑞登因辑嘉靖、隆庆两朝以续应旂之书。大抵抄撮邸报而成。有巡抚河南御史陈登云、李时华二《序》,一作於万历癸巳,一作於甲午。又有瑞登《自序》,惟颂世宗初政及遗诏,并费宏调燮之勋、徐阶受顾之迹。盖谓嘉靖中年坏於任用严嵩,而不欲显言也。
△《国史纪闻》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张铨撰。铨字宇衡,沁州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辽东。
天启元年,大兵破辽阳,殉节死,赠兵部尚书,谥忠烈,事迹具《明史忠义传》。
是编起元至正十二年明太祖起兵濠州,迄於武宗之末。编年纪载,有纲有目。名曰《纪闻》者,铨自以职非史官,不得见实录、记注,仅取各家之书,讨论异同,编次成帙。所谓得之传闻而不敢据以为信也。书成於万历庚戌,至天启甲子始刊行之。徐揭先为之序,其子道濬又重为校订云。
△《纲鉴正史约》三十六卷(内府藏本)
明顾锡畴撰。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昆山人,万历己未进士。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福王时,进尚书。后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编年纪载,於历代故实粗存梗概。盖乡塾课蒙之本。至《纲鉴》之名,於《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之,又颠倒二书之世次。尤沿坊刻陋习也。
△《历代二十一传残本》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程元初撰。元初有《律古词曲赋叶韵》,已著录。是书略仿《资治通鉴纲目》之例,以二十一史各编年为传,故曰《二十一传》,然非传体也。此本惟存《季周传》十一卷、《嬴秦传》一卷。其为刊刻未竟,抑传本阙佚,均不可知。
据所存者观之,大抵疏漏百出,漫无体例。其佚亦不足惜也。
△《春秋编年举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正韵笺》,已著录。是书成於崇祯甲戌。凡前后二编,皆仿《史记年表》之例,以国为经,以事为纬。前为《春秋列国编年举要》,起周平王四十九年己未,讫敬王三十九年庚申,以括春秋大要。后为《获麟后七十七年编年举要》,起敬王三十九年庚申,迄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以补《通鉴前编》。首有《春秋托始论》,据洪迈《容斋随笔》之说,谓春秋始隐公,为治郑庄,以强侯跋扈实自寤生始也。次为《春秋列国君臣总论》三篇,随意断制,未为精确。其谓无季氏则鲁不昌,无二氏则季孤立,颇为乖剌。又有《获麟后编年总论》,辨魏文侯师子夏在未命为诸侯以前,亦无关大义。二《编》惟《后编》有《引》,称窃於诸书中采十一於千百,私为《编年举要》。既而深思,恐开后人以懒惰之端,遂举覆瓿,不复灾木,止存七十七年事。然则当时仅刊其《后编》。
今则二《编》俱在,盖犹其家藏未刻之稿矣。
△《皇王史订》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学孔撰。学孔,字瞻黄,渭州人,顺治中尝官大宁卫断事。是编以刘恕《外纪》义类未确,端绪难明,因订正其文。上自盘古氏,下讫周幽王。东迁而后,春秋既作,则不复录焉。大抵摭拾罗泌《路史》之说,加以臆断耳。
△《此木轩纪年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焦袁熹撰。袁熹有《春秋阙如编》,已著录。康熙甲午,故户部尚书王鸿绪纂辑《明史》,袁熹预其事。开局月馀,以持论龃龉辞去。乃自以其意著此书。纪事始於帝尧,编年则始於春秋。撮其治乱兴亡之大端,而各系以论,亦颇考证其异同。未及卒业,仅及汉顺帝而止。其门人徐逵照裒辑剩稿,编为此本。
首卷及第三卷皆袁熹手自标识,提其纲要。二卷、四卷、五卷则逵仿袁熹之例,补为标识者也。其书叙述简明,非他家史略不冗即漏者比,持论亦多平允。而爱奇嗜博,好取异说。如周文王商末受命称王,九年卫武公攻杀其兄共伯而自立。
杂书讹异,皆不以为非。甚至何休注《公羊传》谓平王之四十九年为鲁隐公受命之元年,而比周於二王之后。亦以为其理谬而其意善,殊为乖舛。其订正事实,多所纠正。然好以明人所刻《竹书纪年》为据,不知其伪。如周威烈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