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辨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之弟也。其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一以义理为主。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是《乾》之大,《坤》亦至焉,故曰至哉。盖《乾》以元施而《坤》受之,即为《坤》之元,非别有元也。”其义为前人所未发,而於承天时行之旨、无成有终之道,皆分明融洽。他如解《豫》六二“介于石”,谓处地之中,得土之坚,取象极为精确。解《剥》六五“贯鱼”,引《仪礼》“鱼每鼎用十五头,昏礼用十四头,其数多,必须贯”,亦颇有根据,不为牵合。解《解卦》初六“无咎”云:“难之初解,人人喜补过之有地,此非人力,乃天时也,故直云无咎。”尤能得文外之意。其他诠释大都类此,皆可备《易》家之一解。至於“归妹以须”,须为女之贱者,旧解本无可易,而宗炎谓须附颐以动,则以为须发之须,未免伤於好奇。又於《易》之字义多引篆文以释之,亦不免王氏《新义》务用《字说》之弊。当分别观之可也。后附录《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宗旨大略相同。《寻门馀论》兼排释氏之说,未免曼衍於《易》外。其诋斥宋儒,词气亦伤太激。然其论四圣相传,不应文王、周公、孔子之外别有伏羲之《易》为不传之密;《周易》未经秦火,不应独禁其图,转为道家藏匿二千年,至陈抟而始出:则笃论也。《图书辨惑》谓陈抟之图书乃道家养生之术,与元陈应润之说合(见应润所作《爻变义蕴》)。谓周子《太极图说》,图杂以仙真,说冒以《易》道,亦与朱彝尊、毛奇龄所考略同(彝尊说见《经义考》二百八十三,奇龄说见所作《太极图说遗议》)。至谓朱子从而字析之,更流於释,则不免有意深文,存姚江、朱、陆之门户矣。二书各有别本单行。然考《周易象辞》目录,实列此二书,谓之“附录”,则非别自为编也。今仍合之,俾相辅而行焉。
△《周易筮述》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宏撰撰。宏撰字无异,号山史,华阴人。康熙己未尝举荐博学鸿词。
宏撰以朱子谓《易》本卜筮之书,故作此编以述其义。其卷一曰《原筮》、曰《筮仪》、曰《蓍数》。《筮仪》本朱子,并参以汴水赵氏。其卷二曰《揲法》。
其卷三曰《变占》、《尊圣经》、《黜易林》。稽之《左传》,与朱子大同小异。
其卷四曰《九六》、曰《三极》、曰《中爻》。中爻即互体。其卷五曰《卦德》、曰《卦象》、曰《卦气》。卦气本邵子、朱子,并附《太乙秘要》。其卷六曰《卦辞》。其卷七曰《左传国语占》、曰《馀论》。其卷八曰《推验》。采之陆氏,其涉於太异可骇者弗载。其书虽专为筮蓍而设,而大旨辟焦、京之术,阐文、周之理,立论悉推本於《经》义。较之方技者流,实区以别。故进而列之《易》类,不以术数论焉。
△《仲氏易》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萧山人。康熙己未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初,奇龄之兄锡龄邃於《易》,而未著书,惟时时口授其子文辉。后奇龄乞假归里,锡龄已卒,乃摭文辉所闻者以己意润饰成是书。或传奇龄假归之后,僦居杭州,一日著一卦,凡六十四日而卦成。虽以其兄为辞,实即奇龄所自解。以理断之,或当然也。大旨谓《易》兼五义:一曰变易,一曰交易。是为伏羲之《易》,犹前人之所知,一曰反易,谓相其顺逆,审其向背,而反见之。如《屯》转为《蒙》,《咸》转为《恒》之类。
一曰对易,谓比其阴阳,絜其刚柔,而对观之。如《上经》《需》、《讼》与《下经》《晋》、《明夷》对,《上经》《同人》、《大有》与《下经》《夬》、《姤》对之类。一曰移易,谓审其分聚,计其往来,而推移上下之。如《泰》为阴阳类聚之卦,移三爻为上爻,三阳往而上阴来则为《损》,《否》为阴阳类聚之卦,移四爻为初爻,四阳来而初阴往则为《益》之类。是为文王、周公之《易》,实汉、晋以来所未知。故以《序卦》为用反易,以分篇为用对易,以演《易》系辞为用移易,其言甚辨。虽不免牵合附会、以词求胜之失,而大致引据古人,终不同於冥心臆测者也。
△《推易始末》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复取汉、唐、宋以来言《易》之及於卦变者,别加综核以为是书。其名《推易》,盖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仍《仲氏易》移易义也。大旨谓朱子《本义》虽载《卦变图》於卷首,而止以为孔子之《易》,未著其为文、周之《易》。因上稽干宝、荀爽、虞翻诸家,凡有卦变、卦综之说与宋以后相生反对诸图具列於卷,而以《推易折衷》之图系於后。
朱子谓卦变乃《易》中之一义,而奇龄则以为演画《系辞》之本旨,未免主持太过。然《易》义广大,触类旁通,见智见仁,各明一理,亦足与所撰《仲氏易》互相发明也。
△《春秋占筮书》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其曰《春秋》者,摭《春秋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人之《易》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