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总集以来,更无如是之既博且精者矣。
△《御定全金诗》七十四卷康熙五十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宋自南渡以后,议论多而事功少,道学盛而文章衰。中原文献,实并入於金。特北人质朴,性不近名,不似江左胜流,动刊梨枣,迨汝阳版荡,散佚遂多。元好问撰《中州集》,掇拾畸零,得诗一千九百八十馀首,作者二百四十馀人,并乐府釐为十一卷。每人各以小传述其轶事,颇为详悉。然好问之意,在於借诗以存史,故於诗不甚求全,所录未能赅备。郭元釪因取好问原本,重为葺缀,所增之人,视旧加倍。所增之诗,视旧三倍。仍存好问之小传,而取刘祁《归潜志》以拾其遗,别题曰补。又杂取《金史》及诸家文集说部,以备考核,别题曰附。元釪有所论说,亦附见焉。金源一代之歌咏,彬彬乎备矣。书成奏进,仰蒙圣祖仁皇帝制序刊行。伏读序文,知是编薈粹排纂,实经御笔。而目录之首,犹题臣郭元釪补缉一条。大圣人善与人同,一长必录之盛心,尤足以昭示千古也。
△《御定四朝诗》三百一十二卷康熙四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右庶子张豫章等奉敕编次。凡宋诗七十八卷,作者八百八十二人。金诗二十五卷,作者三百二十一人。元诗八十一卷,作者一千一百九十七人。明诗一百二十八卷,作者三千四百人。每代之前,各详叙作者之爵里。其诗则首帝制,次四言,次乐府歌行,次古体,次律诗,次绝句,次六言,次杂言。以体分编。唐诗至五代而衰,至宋初而未振。王禹偁初学白居易,如古文之有柳穆,明而未融;杨亿等倡西昆体,流布一时。欧阳修、梅尧臣始变旧格,苏轼、黄庭坚益出新意,宋诗於时为极盛。南渡以后,《击壤集》一派参错并行,迁流至於四灵、江湖二派,遂弊极而不复焉。金人奄有中原,故诗格多沿元祐,迨其末造,国运与宋同衰,诗道乃较宋为独盛。元好问自题《中州集后诗》曰:“邺下曹刘气侭豪,江东诸谢韵尤高。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岂虚语乎!有元一代,作者云兴,虞、杨、范、揭以下,指不胜屈。
而末叶争趋绮丽,乃类小词。杨维桢负其才气,破崖岸而为之,风气一新,然讫不能返诸古也。明诗总杂,门户多岐,约而论之,高启诸人为极盛。洪熙、宣德以后,体参台阁,风雅渐微。李东阳稍稍振之,而北地、信阳已崛起与争,诗体遂变。后再变而公安,三变而竟陵,淫哇竞作,明祚遂终。大抵四朝各有其盛衰,其作者亦互有长短。而七百馀年之中,著作浩繁,虽博识通儒,亦无从遍观遗集。
至於澄汰沙砾,披检精英,合四朝而为一巨帙,势更有所不能矣。我国家稽古右文,石渠天禄之藏,既逾前代;我圣祖仁皇帝游心风雅,典学维勤,乙览之馀,咸无遗照。用能别裁得失,勒著鸿编,非惟四朝作者,得睿鉴而表章。即读者沿波以得奇,於诗家正变源流,亦一一识其门径。圣人之嘉惠儒林者,宁浅鲜欤?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百八十六卷康熙四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自《艺文类聚》、《初学记》,始以咏物之诗分隶各类。后宋绶、蒲积中有《岁时杂咏》,专收节序之篇。陈景沂有《全芳备祖》,惟采草木之什,未有蒐合遗篇,包括历代,分门列目,共为一总集者。
明华亭张之象始有《古诗类苑》、《唐诗类苑》两集,然亦多以人事分编,不专於咏物。其全辑咏物之诗者,实始自是编。所录上起古初,下讫明代,凡四百八十六类。又附见者四十九类。诸体咸备,庶汇毕陈,洋洋乎词苑之大观也。夫鸟兽草木,学诗者资其多识,孔门之训也。郭璞作《山海经赞》、戴凯之作《竹谱》、宋祁作《益部方物略记》,并以韵语叙物产,岂非以谐诸声律,易於记诵欤?学者坐讽一编,而周知万品,是以摛文而兼博物之功也。至於借题以托比、触目以起兴,美刺法戒,继轨风人,又不止《尔雅》之注虫鱼矣。知圣人随事寓教,嘉惠艺林者深也。原本未标卷第,惟分六十四册,篇页稍繁。今依类分析,编为四百八十六卷。
△《御定题画诗》一百二十卷康熙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裒合题画之诗共为一集者,始於宋之孙绍远。然书止八卷,所录仅唐、宋之作,未为赅备。所分二十六门,义例亦未能尽协。自是以来,论书画者,如无名氏之《铁网珊瑚》(案《铁网珊瑚》旧误称朱存理作,今已订正。语详本条之下)、郁逢庆之《书画题跋记》、张丑之《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汪砢玉之《珊瑚网》、孙承泽之《庚子销夏记》、吴其贞《书画记》、高士奇之《江邨销夏录》、卞永誉之《书画汇考》,所录皆题跋为多,诗句仅附见其一二。即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与此书同时并纂,亦不立题咏一门。臣等窃以管蠡之见,窥测高深,或以古人题画者多,题书者少,卷帙既虑偏枯。又《书画谱》为卷一百,而此书篇什繁富,为卷一百二十,如并为一编,则末大於本,亦未协体例。是以分命廷臣,各为编校欤?集中所录,凡诗八千九百六十二首,分为三十门。如树石别於山水,名胜亦别於山水,古迹别於名胜,古像别於写真,渔樵、耕织、牧养别於闲適,兰竹、禾麦、蔬果别於花卉,配隶俱有条理。末为人事、杂题二类,包举亦为简括。较诸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