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之小品,固亦无不可矣。
△《中菴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元刘敏中撰。敏中有《平宋录》,已著录。《元史》载敏中《中菴集》二十五卷。《文渊阁书目》作五册,不著卷数。梁维枢《内阁书目》不载其名,则是时官书已佚。明藏书之家惟叶盛《菉竹堂书目》仅著於录,亦无卷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有其名,而独作三十五卷,与史不符。盖虞稷所列诸书乃遍徵各家书目为之,多未亲见其本,故卷数多讹,存佚不确,未可尽援为据也。苏天爵《元文类》中仅载其《贺正旦表》、《忠献王庙碑》二首,其他作则不概见。
今从《永乐大典》所载蒐罗裒辑,以类编次,尚可得二十卷,则所佚者不过十之二三矣。其诗文率平正通达,无钩章棘句之习。在元人中亦元明善、马祖常之亚。
本传称其文理明辞备。《韩性原序》亦谓其不藻缋而华,不琢镂而工,户枢门键,庭旅陛列,进乎古人之作。固不诬也。史称敏中为御史时,劾权臣僧格。为集贤学士时,上书陈十事。其文今皆不见集中,殆已散佚。集中有《星变奏议》、《皇庆改元奏议》,则为本传所未及,盖史佚之。其金石之文,如巴延庙碑、哈剌哈孙、纯直海、大达立、咬住、不阿里、李唐诸神道碑记,《大智全寺裨》、《罔极寺碑》,皆承诏撰述之作。今考《元史哈剌哈孙传》,即用敏中所撰墓碑。然不载其在宗正时,从世皇北巡,猝遇乱,突出破敌事。又不载其在中书省时,“每退食,延见四方宾使,访以物情得失,吏治否臧,人材显晦,年穀丰歉,采可行行之”数语。又“度地置两仓”句“两”字讹为“内”字。《纯直海传》亦用敏中碑,而其子当达里谕降襄阳,取汉口,破婺贼,功不在沙札该下。而《沙札该传》末乃仅附其子昂阿喇名无一语及当达里事,尤为舛漏。盖《元史》仓猝成书,疏脱实多。不但重复割裂,如顾炎武所讥。则是集之存,并可订史传之讹异,不徒贵其文章矣。
△《王文忠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王结撰。结字仪伯,定兴人。仁宗在潜邸时,以荐充宿卫。及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元统中,官至中书左丞。文忠其谥也。事迹具《元史》本传。史称结有集十五卷。王圻《续文献通考》所载亦同。今久散佚。惟散见《永乐大典》者,采掇排比,尚得诗一百三十四首、诗馀十三首,编为三卷。又杂文九首为一卷。
《问答》五首为一卷。《善俗要义》三十三条为一卷。共成六卷。结为元代名臣,张珪称其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今观是集,殆非虚语。诗多古体,大抵舂容和平,无钩棘之态。文亦明白畅达,不涉雕华。其中《上宰相论八事书》,乃结年二十馀游京师时所作。平生识力,已具见於是。《问答》五条,皆与吴澄往复之语,或阐儒理,或明经义,可略见其学问之根柢。《善俗要义》乃结为顺德路总管时所作,以化导闾里。凡教养之法,纤悉必备。虽琐事常谈,而委曲剀切。谋画周密,如慈父兄之训子弟。循吏仁爱之意,蔼然具见於言表,尤足以见其政事之大凡。统观所作,所谓词必轨於正理,学必切於实用者也,固不与文章之士争词采之工拙矣。
△《静春堂集》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袁易撰。易字通甫,长洲人。不求仕进。部使者拟荐於朝,谢不应。行中书省署徽州路石洞书院山长,旋亦罢归。居吴淞、具区之间,筑堂曰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定。或棹舟载笔床、茶灶、古器,游於江湖。赵孟頫尝为画《卧雪图》,称易与龚璛、郭麟孙为“吴中三君子”。是集乃易殁之后,其子泰所编。
延祐四年龚璛为之序,推之甚至。然以王安石拟之,殊不相类。卷末有《厉鹗跋》,拟以黄、陈,亦未尽然。易诗吐言天拔,於陈与义为近,与黄庭坚之镕铸劖削、陈师道之深刻瘦硬,其门径实各别也。有元作者,绮缛居多。易诗虽所传无几,而风骨遒上,固足以高步一时。龚璛等所作集序墨迹,至明正统中尚存。吴讷题其卷末,深致向往。盖其人品、诗品,均有动人遐想者矣。
△《惟实集》四卷、《外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刘鹗撰。鹗字楚奇,永丰人。皇庆间以荐授扬州学录。累官江州总管、江西行省参政。守韶州,以赣寇围城,力御不支,被执抗节死。其事甚烈。明初修《元史》,失於采录,不为立传,并佚其名。近邵远平作《元史类编》,始为补入《忠义传》。然亦仅及其死节一事。其生平行履则已不可考矣。集为其子遂、述所编,初名《鹫溪文献》。其称《惟实集》者,盖本其祖训以诗道贵实之语也。
鹗尝官翰林修撰,与虞集、欧阳玄、揭徯斯等游。所居浮云书院,诸人皆有题咏。
玄为序其文集,称其诗六体皆善。《徯斯序》亦谓其高处在陶、阮之间。虽友朋推挹之词,例必稍过其量。然今观其集,大都落落不群,无米盐龌龊之气,可以想见其生平。二人所许,亦不尽出标榜也。且鹗身捍封疆,慷慨殉国,千秋万世,精贯三光。即其文稍不入格,亦当以其人重之。况体裁高秀,风骨清遒,实有卓然可传者乎。《外集》二卷,皆前人序记、輓诗,乃其裔孙于廷等所重辑。今仍附之集末,以补史传之阙漏焉。
△《勤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