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考文》,其书为中国所佚者,惟孔安国《孝经传》、皇侃《论语义疏》、而《孝经传》山井鼎等又自言其伪。至其《尚书》,则一一与中国注疏本同,不过字句偶异耳。然则朝鲜本、倭国本者何自来哉?是又不待证以篇章字句而后知其妄也。
△《书经直解》十三卷(内府藏本)
明张居正撰。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卒谥文忠。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为万历初进讲所作。时神宗幼冲,故译以常言,取其易解。吴澄《草庐集》中所载《经》筵讲义体,亦如是也。
△《书经说意》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沈伟撰。伟号虹野,吴江人。嘉靖壬子举人。是书分节总论,大旨不出讲章之习。所标某句截、某句断者尤陋。案朱彝尊《经义考》有杜氏伟《尚书说意》,不著卷数,注云“未见”。考伟本姓杜,少育於沈汉家,因冒其姓,后乃归宗。
此书盖其未复姓时所著,故仍题沈姓。彝尊所载,则据其后而言之也。
△《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申时行撰。时行字汝默,号瑶泉,长洲人。嘉靖壬戌进士第一,官至大学士。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时行官翰林直日讲时所进。其说皆恪守蔡《传》,务取浅近易明。考徐允锡作郑晓《禹贡说跋》云:“尝属徐瑶泉作《虞商周书说》,以补所未备。”徐瑶泉者,即谓时行,盖时行初冒徐姓。允锡跋作於隆庆二年,时犹未复姓也。据其所言,时行盖深於《尚书》者。然其《书》说竟不及成,惟此编存於世云。
△《禹贡山川郡邑考》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鉴撰。鉴字汝明,无锡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事迹附见《明史邵宝传》。其书以《禹贡》水道为主,每条用水名标目,而历引诸书所载源流分合於下。其名为《经》文所无而见於蔡氏《传》者,并附释之。山名亦同此例。郡邑名则专取蔡《传》所有者释之,然地名仅载其沿革至到,山名引书亦颇略。惟水道稍详,亦未为该博。朱彝尊《经义考》不著录。《无锡县志》列鉴名於《文苑传》,亦不言其著有此书。疑草创之稿,未行於世欤?△《禹贡玄珠》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俞鲲撰。鲲字之鹏,嘉兴人。是书朱彝尊《经义考》不著录,而别载其《百家尚书汇解》,列於申时行、袁仁之后,屠本畯、邓元锡之前。盖嘉、隆间人也。大旨取《禹贡篇》蔡沈《集传》删节浮文,归於简要。於青州濰、淄二水,则据毛晃《禹贡指南》之说,谓淄入海而以蔡《传》淄入泲者为误,亦间有考证。
然大致主於诠释文句,於山川地理未能洞悉原委。卷末附《九州总歌》,《导山导水歌》、《九州田法赋法歌》,尤村塾记诵之学矣。
卷十四 经部十四
○书类存目二△《书经疑问》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经疑问》,已著录。是编於《经》义罕所考定,惟推寻文句,以意说之,往往穿凿杜撰。如解《尧典》“汤汤洪水方割”云:“汤汤如汤滚沸一般样。”解《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曰:“载字下得极妙。
天下事重且大矣,帝王以一身担当负荷如车载者然。”可谓游谈无根矣。
△《书帷别记》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樵撰。樵所著《尚书日记》十六卷,说者称其该洽,已著於录。此书则为科举而作,曰《别记》者,所以别於《日记》也。书前旧有万历甲申《自序》,见朱彝尊《经义考》。此本不载,盖偶佚之。
△《尚书要旨》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肯堂撰。肯堂字宇泰,金坛人,樵之子也。万历己丑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参政。事迹附见《明史樵传》。是书承樵所著《尚书别记》,钞撮绪言,敷衍其说,以备时文之用。其《经》文较讲义低二格,每节惟书首尾二句,亦如时文之体然。
△《尚书辨解》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是编前八卷解伏书二十八篇,后二卷辨孔书,故曰《辨解》。其解“周公居东”为就管叔以兄弟之义感之,解“罪人斯得”为成王与太公、召公诛管叔而周公不与闻,他若周公称成王为孺子为国史代公之辞,非自周公口出,其说多与先儒异。盖敬之解经,无不以私意穿凿,亦不但此书为然也。
△《禹贡备遗增注》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胡瓒撰。其曾孙宗绪增注。瓒字伯玉,桐城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政。宗绪字袭参,雍正庚戌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是书先发明《禹贡》书法,别为卷首。自“禹敷土”至“西戎即叙”为一卷,“道岍及岐”以下为一卷。依《经》附注,多遵蔡氏《集传》。宗绪增注,则间引蔡《传》原文以证其同异。如谓淄水入海不入流。考《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注云:“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郑樵误会其文,遂据此谓濰淄之淄为入汶不入海,固为牵合。蔡《传》云淄水东入济,亦不知通淄济之间乃汉时事,有《河渠书》可证也。《禹贡》之淄出益都县东南岳阳山,历今临淄、博兴、乐安至寿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