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下远矣。
《春明退朝录》及《温公诗话》并称中山刘子仪爱其书,曰非止初学,可为终身记。李匡乂《资暇集》则曰:《初学记》月门以吴牛对魏鹊。魏鹊者引曹公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为据,斯甚疏阔。汉武《秋风辞》云,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今月门既云魏鹊,则风事亦可用汉雁矣。若是采掇文字,何所不可。东海徐公硕儒也,何乖之甚云云。说颇是。后李商隐诗因鲍照《代白头吟》有清如玉壶冰句,遂以鲍壶对王佩,实沿坚之失。然不以一眚掩其全书也。
△《元和姓纂》十八卷(永乐大典本)
唐林宝撰。宝,济南人。官朝议郎,太常博士。序称元和壬辰岁,盖宪宗七年也。宝,《唐书》无传,其名见於《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郑樵《通志》又称李林宝撰,则因李吉甫命宝作是书,当日二名连书,传写脱去吉甫字,遂并为一人。观樵《姓氏略》中讥宝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则《艺文略》中本作林宝可知也。焦竑《国史经籍志》亦因之作李林宝,误之甚矣。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於《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於今者,赖其徵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氏作《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旬而成书,援引间有讹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於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书至宋,已颇散佚。故黄伯思《东观馀论》称得富弼家本,已阙数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亦称绝无善本,仅存七八。此本在《永乐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载於太祖《御制千家姓》下,又非其旧第。幸原序犹存,可以考见其体例。今仍依《唐韵》,以四声二百六部次其后先,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各条补其阙佚。仍厘为一十八卷。其字句之讹谬,则参校诸书,详加订正,各附案语於下方。至原序称皇族之外各以四声类集,则李姓必居首卷。
今独无一字之存,殆修《永乐大典》时已佚其第一册欤?然残编断简,究为文献之所徵也。
△《白孔六帖》一百卷(内府藏本)
案《文献通考》,《六帖》三十卷,唐白居易撰。《后六帖》三十卷,宋知抚州孔传撰。合两书计之,总为六十卷。此本编两书为一书,不知何人之所合。
又作一百卷,亦不知何人之所分。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六帖新书》出於东鲁兵燹之馀,南北隔绝,其本不传於江左,使学者弗获增益闻见。则南渡之初尚无传本。王应麟《玉海》始称孔传亦有《六帖》,今合为一书。则并於南宋之末矣。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载白氏《六帖》有元祐五年博平王安世序,此本佚之。卷首所冠韩驹序,则专为孔传续书作也。杨亿《谈苑》曰: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十,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斋中。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抄录成书。故所记时代,多无次序。《唐志》称其书为《白氏经史事类六帖》,盖其别名。程大昌《演繁露》称唐开元中举行科试之法,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视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六帖》之名所由起,取中帖多者名其书也。然此书杂采成语故实,备词藻之用,与进士帖经绝不相涉,莫详其取义之所在。大昌所说,殆亦以意附会欤?其体例与《北堂书钞》同,而割裂饾飣,又出其下。《资暇集》摘其误引朱博乌集事。《南部新书》摘其误引陶潜五柳事,《东皋杂录》摘其误引鸟鸣嘤嘤事,《学林就正》摘其误引毛宝放龟事。然所徵引,究皆唐以前书。
坠简遗文,往往而在,要未为无裨考证也。《容斋随笔》又称俗传浅妄书如《云仙散录》之类,皆绝可笑。孔传《续六帖》悉载其中事,自秽其书。然《复斋漫录》(案:《复斋漫录》今已佚,此条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称东鲁孔传字圣传,先圣之裔,而中丞道辅之孙也。为人博学多闻。取唐以来至於吾宋,诗颂铭赞,奇编奥录,穷力讨论,纤芥不遗。撮其枢要,区分汇聚有益於世者,续唐白居易《六帖》谓之《六帖新书》。韩子苍为篇引,以为孔侯之书,如富家之储材,榱栋枅栱,云委山积,匠者得之,应手不穷,其用岂小云云。
则宋人亦颇重其书矣。《玉海》引《中兴书目》称居易采经传百家之语,摘其英华,以类分门,悉注所出卷帙名氏於其下。晁公武《读书志》则称居易原本,不载所出书,曾祖父秘阁公为之注,行於世。其说不同。然公武述其家事,当必不误。且《玉海》又引《中兴书目》,称白居易以天地事分门类为声偶,而不载所出。其说亦自相矛盾。盖当代所行,原有已注出处之本,又有未注出处之本,应麟各随所见书之耳。此本注颇简略,亦不题注者姓中,其即晁公所注与否不可复考。今亦仍原本录之,不更增题名氏焉。居易始末,具《唐书》本传。传有《东家杂记》,已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