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事,论其是非,积久编而成帙,共一百九十三条。亦有一书数见者,虽各题曰读某书,实非如序录题跋类也。其书议论多而考证少,近乎王世贞之《读书后》,而又不逮焉。三卷之未,附载嘉靖甲申大同兵变一事,与全书不类,亦未免为例不纯也。
△《长水日抄》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陆树声撰。树声有《平泉题跋》,已著录。此书前有自序,称自请谢归,年衰病积,追忆见闻,偶与心会,辄一操翰,汗漫成帖。盖其归田后随笔劄记之本也。前数条多论《易》义,间及於《春秋》、四书,后则皆尚论古人之言行。
其说经间涉穿凿,如解《周礼》参之以九藏之动句为以三指按寸关尺三脉。不免失之好奇也。
△《濯缨亭笔记》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戴冠撰。冠有《礼记集说辨疑》,已著录。是书杂记见闻,终以辨物字义,皆抄撮前人成说。第十卷谓《玉篇》“”“匚”二字形像字义俱同,不应分作二部,不知《说文》“”作“”,谓衺徯有所侠藏也。
“匚”作“匚”,谓受物之器。迥不相涉,冠乃混而为一,误矣。旧名《随笔类记》,都穆为易今名。濯缨,冠所自号也。前有嘉靖丁未陆粲序,后有华察跋。
旧本以《礼记集说辨疑》一卷附此书之末,殊为不类,今析出别入经部焉。
△《太岳杂著》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张居正撰。居正有《书经直解》,已著录。是编多论古之语,而於明代掌故尤详,亦兼及医方杂事。其中如广寒殿梁上拆得至元通宝钱,知为元造而非辽造。朱彝尊《日下旧闻》引为考证,亦间有可采。中有其子懋修跋,称殿阁学士之设在洪武革丞相后,不始於永乐。天下知府有上、中、下三秩,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之不同,为郑晓、王世贞诸书所未知。然洪武中设殿阁学士,皇甫录《明记略》已载之。录书成於嘉靖壬寅,在居正前,懋修盖未详考。其论赵盖韩杨一条,最为平允,而卒之以傲狠掇祸,乃与所言相反。其论古人,惟心服张咏而颇斥南宋诸儒之迂,然至诋周公为多事,则妄矣。其论周初礼乐尚质一条,隆庆辛未主会试以先进於礼乐命题,即用其意作程文,未免偏论。至於谓大臣子弟当以科第进身,不必避与寒士争进之嫌,则全为其子殿试第一而发,益出私心矣。
此书本载《太岳集》中,此本乃崇祯癸未德州卢世氵隺录出别行,今亦并存其目焉。
△《次麓子集》十二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李锦撰。锦号次麓,榆社人。嘉靖壬子举人,官宛平县知县。是书虽以集名,实说部之类,凡列三十二门。据卷首锦自序云,约举经传子史百家,以及稗官小说,遇有可评骘者,无论工拙,辄附数语,以资睹记云云。其书皆先列古书一条,而其下缀以己说,多掉弄笔墨,无所阐发。
△《黄谷琐谈》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蓘撰。蓘字于田,内乡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提学副使。其书杂缀琐闻,间有考证。而立论多与朱子为难,偏驳不少。如首条引宋儒心如穀种之说,以为祖《华严经》,又以仲弓持敬,颜子克复为顿、渐二义,又以朱注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之语为自中峰和尚《山堂夜话》中来,皆所谓援儒入墨者也。
△《窥天外乘》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却金传》,已著录。是编述明代故事,而参以论断。
其体例颇近龙川《略志》,但《略志》记所阅历,此则泛言一代事耳。其论建文当复年号,修实录,景帝当称宗,兴献帝不当祔庙,仁宗、宣宗不宜以兴献帝之故而早祧。又辨宣德非建文子,元顺帝非合尊子,一出於建文故臣之口,一出於宋遗民之口,均未可信。持论皆正。其记佩袋官窑器之类,亦足备掌故。至於论建文敕勿加矢刃於燕王为必无其事,未免臆断。於李东阳曲相宽假,殊不协公评,而诋斥元代,尤为乖谬偏驳,非定论矣。
△《远壬文》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世懋撰。是编乃其训导子弟之作,缕陈亲狎之害,词虽浅近,而切中物情。后有王三锡、钱顺德二跋及世懋自跋,厥后王士骕等卒以不慎交游,几遘大祸,幸以右之者众,仅而得解。则世懋可谓先见矣。
△《四友斋丛说》三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何良俊撰。良俊字元朗,华亭人。嘉靖中官翰林院孔目。《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徵明传》中。是书分十六类,一经,二史,三杂纪,四子,五释道,六文,七诗,八书,九画,十求志,十一崇训,十二尊生,十三娱老,十四正俗,十五考文,十六词曲。又附以续史一类,杂引旧闻而论断之,於时事亦多纪录。
然往往摭拾传闻,不能核实。朱国桢《涌幢小品》尝辨王守仁实以宸濠付张永,而此书云责中官领肰;章懋卒於嘉靖元年,守仁征广东在嘉靖六年,其归而卒於南安舟中在嘉靖七年,而此书乃云守仁广东用兵回,经兰溪见懋,懋有所请托;又懋卒时其侄拯方为布政使,拯为工部尚书,忤旨归里时,懋已卒十馀年,此书乃称拯致仕时有俸馀四五百金,为懋所责;所记全为失实。又文徵明官翰林院待诏日,为姚氵来杨维聪所侮一事,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力辨之,引氵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