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令书  (清)徐栋 辑

  ●目录

  序
  例言
  自序
  卷一 治原
  卷二 政畧
  卷三 持家
  卷四 用人
  卷五 事上
  卷六 接下
  卷七 取善
  卷八 屏恶
  卷九 农桑上
  卷十 农桑下
  卷十一 赋役
  卷十二 筹荒上
  卷十三 筹荒中
  卷十四 筹荒下
  卷十五 保息
  卷十六 教化
  卷十七 刑名上
  卷十八 刑名中
  卷十九 刑名下
  卷二十 戢暴
  卷二十一 备武
  卷二十二 事汇
  卷二十三 宪纲
  跋

  ●序

  古之言治道者要在于养民而已牧令养民者也以仁心为之质而又有其才以佐之斯利兴弊除家给人足而治蒸蒸日上焉此其道徐致初太守得之太守粹于学精于治积数十年之所得于心者辑牧令一书其发明古人之良法美意为天下后世治道之凖绳吏知有所持循而民咸被其福猗欤休哉功可量欤文瀚謭劣谬膺牧民之责者十年于兹矣犹忆宰岐时家君将南旋授吕公实政录一帙而命之曰实政录者以实心行实政焉耳文翰退而凛之昕夕阅览兢兢以求于治而恒愧无所发明及读此书始益晓然于良法美意之所在有如斯之详且尽者文瀚虽无似窃愿奉为凖绳身体而力行之于养民之道庶有得乎
  道光戊申秋八月后学李文瀚谨序

  自史记创为循吏传厯代因之而西亰为盛益西汉玄古未达渊源经术具有师承吏治蒸蒸不懈而及于古国朝重熙累洽列圣相承以察吏为图治之先务皇上御极以来慎简牧令其课最者往往恩予召对不□擢迁尤称异数诚以牧令乃亲民之官以保赤之心为心则一邑治即摧之天下而□下无不治高安朱文端公辑厯代循吏传始汉终元皆录旧史并取散见他书者以附益益而未及于昭代吴江陆朗甫中丞切问参文钞长沙贺耦耕制府经世文编于我朝循政良规搜罗宏富然非专为牧令言也□岁生徐致初太守官水部时箸有牧令书常出以相示为目十八为卷二十三博采旁收辞归简要不复列叙前代略观梗概备三善焉古人筮仕之初比于学制发硎新试之□邑操刀实伤如古训何是书条分理合确有特循虽在中材可勉而致其善一乃或端门名法以刻为明用持巧心折律贰端陷民非罪跅弛之弊甚干迟疏是书弁以治原治术之醇根于学术其善二天下事常者治之易变者治之难水旱盗贼自古有之治乱相因其奚以济而筹荒戢暴备武具于是书复以保甲总其纲无事则豫切□求有事则不虞扞格其善三夫牧令与唐虞之十有二牧春秋之令尹不同今特一邑之任耳□社稷民人惟牧令是寄本是书而遵行之因时制宜精义致用彼西京之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书者何以加兹余与太守苔岑至契夙稔其有体有用由工曹出守兴安量移首郡渭川共楫雅慕前修今以是书付之剞劂用之一邑而治摧之天下而无不治将见进而益上大其设施仰□圣天子察吏安民迈古循良之绩匪直谟猷入告淂拜献之□资已也是为序
  道光岁在着雍涒滩壮月日吉聊摄年愚弟杨以增书于关中节署之四来堂

  ●牧令书例言

  一州县事宜为 钦颁之书应与会典律例洗冤录等书同奉全编以为法守故不恭载
  一桂林陈文恭公从政遗规包括精密当湖屈培斋先生守令垂范备着楷模黄思湖给谏福惠全书虽稍陈冗而有条有理巨细靡遗荒政丛书康济录荒政辑要皆切实可见诸施行以上各书务宜购阅全函方无挂漏之憾他如居官必览治镜录集解以及兵刑钱谷之各有专书者自为始终无烦割取从政有暇浏览及之可耳
  一立言贵致用凡宜古而不宜今与夫泛而寡当者概置弗录
  一所录于本文颇多删节期于简要不敢辞断鹤之讥其有文经选本修饰较胜原本者则照选本录之
  一各篇之见于本集者既各载其书名其有本无文集或有文集未见而见于他书者亦必载明以备阅者参考
  一氏里官爵各注名下内有未详其所卒之官者亦就可考之官载之庶读其书可知其人
  一各类中以人之时代先后为序其有可暗分子类以清眉目者不拘此例
  一篇中载前人及时贤论断皆弁明某人之说间附臆见不复加某案某识字样
  一保甲为庶政之纲其书先成另为四卷
  一搜罗贵富而抉择贵精是编囿于见闻遗珠甚伙然连篇累牍巳嫌其多再博而再约之尚有俟于异日
  是书成于戊戌臈重订于戊申春中间颇多增损故所载有戊戌后文字
  受业程恭寿王发桂校字

  ●牧令书自序

  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理则天下无不理称州县之职大约不外于更事久读书多而读书尤要盖更事在既事之后读书在未事之先且读书虽未更事而可收更事之效所谓前事为后事师也昔贤有见乎此言刑名钱谷有书言兴利除害有书甚至记功过谈因果有书当事者皆可奉为龟鉴矣顾其书或列叙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