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频三年下第,九年在学及律生六年无成者,亦如之。(假违程限及作乐、杂戏亦同。唯弹琴、习射不禁。)录事掌受事发辰。
  国子博士二人,正五品上;(《汉书百官表》云:“博士,秦官也,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置五经博士,宣帝稍增员十二人。”汉仪云:“文帝博士七十余人,为待诏。博士,朝服,玄端章甫冠。”司马彪《百官志》云:“博士十四人。”魏以太常统太学博士、祭酒。晋初置博士十九人,咸宁四年立国子学,置国子博士一人。晋官品第六,介帻,两梁冠,服、佩同祭酒。宋、齐无所改作。梁置国子博士二人,为九班。陈品第四,秩千石。后魏初,国子博士从五品上;太和二十二年,增为第五品。北齐置国子寺,有博士五人,品第五。隋初,国子隶太常,置博士五人;大业三年,置国子监博士一人,正五品。皇朝增置二人。)助教二人,从六品上。(晋武帝初立国子学,置助教十五人,官品视南台御史,服同博士。东晋孝武损为十人,宋、齐并同。梁班第二。陈品第八,秩六百石。后魏第七品。北齐置十人,品同后魏。隋初置国子助教五人,从七品下;大业三年,减置一人。皇朝增置二人。)国子博士掌教文武官三品已上及国公子 孙、从二品已上曾孙之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之业,习《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每经各六十人,余经亦兼习之。习《孝经》、《论语》限一年业成,《尚书》、《春秋公羊 谷梁》各一年半,《周易》、《毛诗》、《周礼》、《仪礼》各二年,《礼记》、《左氏春秋》各三年。其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修一案,号为束修之礼。其习经有暇者,命习隶书并《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每旬前一日,则试其所习业。(试读者,每千言内试一帖;试讲者,每二千言内同大义一条,总试三条,通一及全不通,斟量决罚。)每岁,其生有能通两经已上求出仕者,则上于监;堪秀才、进士者亦如之。助教掌佐博士,分经以教授焉。典学掌抄录课业。庙干掌洒扫学庙。
  太学博士三人,正六品上;(东晋元帝增置国子博士十六人,谓之太学博士,品、服同国子博士。梁置太学博士八人,班第二。陈品第八,秩六百石。后魏初,第六品中;太和二十二年,从第七品。北齐国子寺有太学博士十人,从第七品。后周置太学博士下大夫六人,正四命。隋初置太学博士五人。仁寿元年罢国子,唯立太学,置博士五人,从五品;大业三年减置二人,降为从六品。皇朝增置三人。)助教三人,从七品上。(后魏置太学助教,第八品中。北齐国子寺有太学助教二十人,从第九品下。后周置太学助教上士六人,正三命。隋初,太学助教五人,正九品上;大业三年,减为二人。皇朝增置三人。)太学博士掌教文武官五品已上及郡 县公子 孙、从三品曾孙之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之业,每经各百人。其束修之礼,督课、试举,如国子博士之法。助教已下并掌同国子。
  四门博士三人,正七品上;(《后魏书》:“刘芳表云:‘太和二十年立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按:《礼记》云天子设四学。郑玄《注》:周四郊之虞庠也。今以其辽远,故置于四门。请移与太学同处。’从之。”《后魏百官志》:“四门博士,第九品。”北齐置二十人,正九品上。后周阙。隋置五人,从八品上。皇朝减置三人,加正七品上。)助教三人,从八品上。(北齐国子寺有四门助教二十人。修初置四门助教五人,从九品下。皇朝因置三人。)四门博士掌教文武官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为生者,若庶人子为俊士生者。(《礼记王制》曰:“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隋书志》曰:“旧国子学处士以贵贱,梁武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取寒门俊才,不拘员数。”即今之俊士也。)分经同太学。其束修之礼,督课、试举,同国子博士之法。助教已下,掌同国子。
  直讲四人。(皇朝初置,无员数;长安四年,始定为四员。俸禄、赐会,同直官例。)直讲掌佐博士、助教之职,专以经术讲授而已。
  大成十人。(皇朝置。取贡举及第人,考功简聪明者,试书日诵得一千言,并口试、策试所习业等十条通七,然后补充,仍授散官,俸禄、赐会同直官例给。初置二十人,开元二十年减十人。)大成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每三年一试。若九年无成,则免大成,从常调。
  律学博士一人,从八品下;(晋百官志:“廷尉官属有律博士员。”《晋刑法志》曰:“卫觊奏请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东晋、宋、齐并同。梁天监四年,廷尉官属置胄子律博士,位视员外郎,第三班。隙律博士秩六百石,品第八。后魏初,律博士第六品中;太和二十二年,为第九品上。北齐大理寺官属有律博士四人,第九品上。隋大理寺官属有律博士八人,正九品上。皇朝省置一人,移属国学。)助教一人,从九品上。(皇朝置之。)律学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子之为生者,以《律》、《令》为专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