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掌其津济渡舟梁之事丞为之贰。

  ●卷二十四 诸卫
  左右卫
  大将军各一人 将军二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仓曹参军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参军事二人 府四人 史七人 骑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 司阶二人 中候三人 司戈五人 执戟五人 奉车都尉五人
  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等五府
  中郎将各一人 左郎将一人 右郎将一人 录事一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帅十人 队正二十人 副队正二十人
  左右骁卫
  大将军各一人 将军二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仓曹参军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参军事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骑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 司阶二人 中侯三人 司戈五人 执戟五人
  左右翊中郎将府
  中郎将各一人 左郎将一人 右郎将一人 录事一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帅十人 队正二十人 副队正二十人
  左右武卫
  大将军各一人 将军二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仓曹参军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参军事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骑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 司阶二人 中候三人 司戈五人 执戟五人 称长二人
  左右翊中郎将府
  中郎将各一人 左郎将一人 右郎将一人 录事一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帅十人 队正二十人 副队正二十人
  左右威卫
  大将军各一人 将军二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仓曹参军事二人 府二人史四人 兵曹参军事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骑曹参军事一人 府三人 史四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 司阶二人 中侯三人 司戈五人 执戟五人
  左右翊中郎将府
  中郎将各一人 左郎将一人 右郎将一人 录事一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帅十人 队正二十人 副队正二十人
  左右领军卫
  大将军各一人 将军二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仓曹参军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参军事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骑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 司阶二人 中侯三人 司戈五人 执戟五人
  左右翊中郎将府
  中郎将各一人 左郎将一人 右郎将一人 录事一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帅十人 队正二十人 副队正二十人
  左、右卫,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周礼》:“制军: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六韬》曰:“古之王者遣将授钺,曰:‘从此,上至天,下至地,将军任也。’”战国亦有其职。秦、汉始置卫将军,后汉及魏并因之,然增其班秩。晋文帝置台,又置中卫将军。武帝受命,分为左、右二卫,各将军一人,品第四,银章、青绶,武冠,绛朝服,佩水苍玉。宋、齐因之。建元二年,诏二卫将军日暮常一人宿。永明元年,诏二卫仪从可增为九十人。又,左卫领营五十,司马二十五人;右卫领营四十,司马二十人。梁左、右卫将军班第十二,陈秩二千石。后魏从二品,太和二十二年,降为第三品。北齐因之。隋左 右卫、左 右武卫、左 右候、左 右武候、左 右领军、左 右率府各有大将军一人,所谓十二卫大将军也。然自两汉至北齐,大将军位视三公;至隋,十二大将军直为武职,位左、右省台之下,与古大将军但名号同,而统务别。至开皇末年,罢十二卫大将军员。炀帝大业三年,复置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其所领名为骁骑。皇朝复左、右卫府,官属与《隋令》略同。龙朔二年除“府”字。)将军各二人,从三品。(后魏永光元年,始增置左、右卫将军鱼一人,从三品上,太和二十二年,降为第三品。北齐左、右卫府各将军一人,各武卫将军二人,皆有司马、功曹、主簿、录事等员。隋左、右卫将军各二人,皇朝因之。)左、右卫大将军 将军之职,掌统领宫廷警卫之法令,以督其属之队仗,而总诸曹之职务,凡亲、勋、翊五中郎将府及折冲府所隶者,皆总制焉。凡大朝会,率其属以黄质鍪 甲 铠、黄弓箭、黄刀、黄、黄麾、黄麾、麒麟旗、角端旗、赤熊旗之类,为左、右厢之仪仗。每月,亲、勋、翊五府之三卫及折冲府之骁骑应番上者,各受其名簿,以配所职。凡宿卫内廊ト门外,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二曰亲仗,三曰勋仗,四曰翊仗,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