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如此其始盖出于羗俗行之既久习以为常见者恬然曾莫之怪岂不哀哉延陵季子适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间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孔子以为合礼必也不能归葬葬于所在可也不犹愈于焚之哉

  元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正月北京路同知高朝列牒伏见北京路百姓父母身死往往置于柴薪之上以火焚之照得古者圣人治丧具棺椁而厚葬之今本路凡人有丧以火焚之实灭人伦有乖丧礼本省看详送礼部议得四方之民风俗不一若便一体禁约似有未尽参详比及通行定夺以来除从军应役并远方客旅诸色目人许从本俗不须禁约外据土著汉人拟合禁止如遇丧事称家有无置备棺椁依礼埋葬以革火化之弊若贫民无地葬者听于官荒地内埋了若无人收葬者官为埋瘗

  明

  明太祖洪武三年禁止浙江等处水葬火葬中书礼部议以民间死丧必须埋葬如无地官司设为义冢以便安葬并不得火化违者坐以重罪

  钦定续通典卷八十三
●钦定续通典卷八十四 礼四十

 

  凶礼十一

  ○凶礼十一

  卒哭后讳及七庙讳字议

  上书犯帝讳议宋

  山川与庙讳同应改变议宋

  诔议

  丧礼杂制

  服术有六元

  从服有六元

  绝族无移服宋

  上杀下杀旁杀宋

  亲疏嫌疑同异宋

  五服十制四疑明

  冠制宋

  笄总制

  绖带制

  杖制宋

  屦制宋

  丧不用乐

  丧不宴客元

  丧不嫁娶

  匿丧不举五代

  释服从吉唐

  停丧不葬

  神像明

  墓祭

  礼从简约宋

  居丧读礼宋

  △卒哭后讳及七庙讳字议【唐 五代】

  唐

  五代

  唐

  唐僖宗咸通十二年七月侍御史李溪以进状内字与庙讳音同罚一季俸复执奏曰臣案礼记不讳嫌名又职制律诸犯庙讳嫌名不坐注云若禹与雨谓声同而字异也今若受罚是违典律乃免之

  五代

  晋高祖天福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礼经云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注云嫌名谓声音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二名不偏讳孔子之母名征在言在不称征言征不称在此古礼也唐太宗元宗二名皆讳人姓与国音声相近是嫌名者亦改姓氏与古礼有异若庙讳平字即不讳余侧若讳侧字即不讳平声所讳字正文及偏旁皆阙点画望令依今式施行敕二名及嫌名依唐故事

  △上书犯帝讳议【宋】

  宋胡安国疏曰臣昨列职经筵专以春秋进读缘正文有渊圣御名方奏札未及进禀得罪去国后闻礼官建议乞以他字易之定读为威其经传本字即不改易臣今奉旨纂修于经传本字既有诏令可遵其援引他经子史有犯渊圣御名者亦许依本字书写或当迁避有所疑惑臣闻古者不以名为讳周人以谥易名于是有讳礼然临文不讳二名不偏讳载在礼律孔子作春秋当恭王与哀公之世匄乃恭王之名夷即三世之穆定即哀公之考午即皇考之庙讳而笔削之际并无回避春秋为尊君父而作书法如此其义可知自汉以来此义不行有易人之名以彻为通者易人之姓以庄为严者易甲乙之纪以丙为景者易郡县之号以还淳为清溪者又其甚则父名晋肃而子不敢应进士举者忌讳既繁名实愈乱恭惟陛下天纵聪明既尊春秋之书以宣圣德宜用春秋之法以断政事臣所纂修缮写进本援引他经子史之类欲乞应犯庙讳不可迁避者依太常博士王皙所奏并依监本空阙点画于渊圣御名亦不改易本字覆以黄纸庶几名实不乱上遵春秋之法以明恭顺之实

  △山川与庙讳同应改变议【宋】

  宋真宗时凡恒之字为常改千文岳宗恒岱为泰岱北岳恒山为常山

  △诔议【周 汉 晋 梁】

  周

  汉

  晋

  南北朝

  周

  周礼春官太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六曰诔 【注诔谓积累生时德行以锡之命主为其辞】 太史遣之日读诔 【注遣谓祖庙之廷大奠将行时也】 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唯天子称天以诔之诸侯相诔非礼也檀弓鲁哀公诔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 【注尼父因其字以为之谥】

  汉

  后汉大司马吴汉薨光武诏诸儒诔之

  晋

  晋郄超死之日贵贱操笔为诔者四十余人

  南北朝

  梁刘勰曰详夫诔之为制盖选言录行传礼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论其人也嗳乎若可觌道其哀也凄焉如可伤此其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