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班散阶】  忠翊郎 成忠郎 保义郎 仁勇校尉 【武散】  仁勇副尉

  从九品

  下州诸司参军 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 城砦马监主簿 诸州司士 文学 助教 翰林医学 诸承务郎 【文散】  承节郎 【横班散阶】  承信郎 迪功郎 陪戎校尉 【武散】  陪戎副尉

  右内外官统计二万四千员 【按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杂取唐及宋初旧制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徽宗崇宁初因刑部尚书邓洵武请又换选人七阶大观初又增宣奉正奉中奉奉直等阶政和末又改从政修职迪功而寄禄之格始备自开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阶又武选自客省使至合门副使为横班自皇城至供备库使为诸司正使副为诸司副使自内殿承制至三班借职为使臣元丰未及更正政和二年乃诏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班十二阶使副亦然六年增置宣正履正协忠翊卫亲卫大夫郎凡十阶通为横班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二阶又改医官十四阶唯爵则终宋之世无所改革又宋初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皆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元丰定制之后始以本官行本职事然极重资格故有试有权至政和大观时日渐纷更员既冘滥名且繁杂甚至走马承受外拥使华黄冠道流亦滥朝品建炎之初参酌润色然时值艰虞政尚权宜如御营置使国用置使修政置提举军马置都督同都督宣谕使宣抚使总领使经略安抚使招讨使招抚使抚谕使镇抚使或以宰臣兼之或以枢要充摄因事设官废置不一故秩品无考云】

  钦定续通典卷四十一




●钦定续通典卷四十二 职官二十

 

  秩品三

  ○秩品三【辽 金】

  辽

  金

  △辽

  辽官品

  (臣)等谨按辽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其时采用唐制三省六部台院寺监之官稍稍增置别之曰南面朝官今考辽史及契丹国志诸书皆未载其品秩员数或修辽史时巳无可考故祗载某人曾为某官以实之兹不录

  △金

  金官品

  正一品

  从一品

  正二品

  从二品

  正三品

  从三品

  正四品

  从四品

  正五品

  从五品

  正六品

  从六品

  正七品

  从七品

  正八品

  从八品

  正九品

  从九品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太尉 司徒 司空 尚书令 郡王爵 国公爵

  从一品

  尚书省左右丞相 尚书省平章政事 都元帅 枢密使 大宗正府判大宗正事 【泰和六年避睿宗讳改大宗正府为大睦亲府改判大宗正事为判大睦亲事】  宣抚司使 开府仪同三司 【文散】  仪同三司 特进 崇进 郡王爵 国公爵

  正二品

  尚书左右丞 左右副元帅 司农司大司农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金紫光禄大夫 【文散】  银青荣禄大夫 郡公爵 上柱国勋

  从二品

  尚书省参知政事 翰林学士承旨 御史大夫 枢密副使 同判大宗正事 【泰和六年改为同判大睦亲事】  三司使 光禄大夫 【文散】  荣禄大夫 郡公爵 柱国勋

  正三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 元帅府左右监军 签书枢密院事 同签大宗正事 【泰和六年改为同签大睦亲事】  宣抚司副使 劝农司使 三司副使 翰林学士 殿前都点检 宣徽院左右宣徽使 大兴府尹 诸京留守司留守 监察采访使 【上京东京等路设按察司并安抚司使职掌同】  诸总管府都总管 诸府尹 都转运司使 统军司使 招讨司使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资德大夫 【文散】  资政大夫 资善大夫 龙虎卫上将军 【武散】  金吾卫上将军 骠骑卫上将军 郡侯爵 上护军勋

  从三品

  元帅府左右都监 御史中丞 翰林侍读学士 翰林侍讲学士 审官院知院 太常寺卿 殿前左右副都点检 秘书监 武卫军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卫尉司中卫尉 太子詹事 太后两宫卫尉 诸节镇节度使 诸部族节度使 正奉大夫 【文散】  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 奉国上将军 【武散】  辅国上将军 镇国上将军 郡侯爵 护军勋

  正四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侍郎 同签枢密院事 司农卿 签三司事 同知宣徽院事 国子监祭酒 太府监 少府监 都水监 左右谏议大夫 大理寺卿 亲王府傅 驸马都尉 同知留守司事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