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能收本韵二字合读便得本音简易精妙为从来翻切家所莫及
  十二字头对音
  歌麻支微齐鱼虞【收本字喉音】  阿额伊一部对
  佳灰与支微齐【同收声衣字】   爱【额衣伊衣】一部对
  萧肴豪尤与鱼虞【同收声乌字】  傲欧优一部对
  东冬江阳庚青蒸【收鼻音】    昂鞥英一部对
  真文元寒删先【收舌齿音】    安恩音一部对
  侵覃盐咸【收唇音】       穆字收声对
  屋沃觉药陌锡职【收鼻音】    克字收声对
  质物月曷黠屑【收声舌齿】    特字收声对
  缉合叶洽【收唇音】       补字收声对
  十二字头之收声于勒于斯于哷者其音为汉文所无则不对
  古文部分随韵异音
  江韵音【古与东冬近今与阳近】
  殷韵音【唐与真同用宋后与文同用】
  古今部分随母异音
  知彻澄【古音与端透定相近今音与照穿床相近】
  泥娘非敷【古音异读今音同读】
  南北部分随母异音
  疑微喻【南音各异北音相同】
  合声切音
  公【旧古红切今姑切】 巾【旧居银切今基因切】 牵【旧苦坚切今欺烟切】
  萧【旧苏雕切今西腰切】
  同母异韵翻切但换下一字音
  公【姑翁切】 归【姑威切】 关【姑弯切】 光【姑汪切】
  巾【基因切】 坚【基烟切 骄【基腰切】 鸠【基优切】
  同韵异母翻切但换上一字音
  坚【基烟切】 牵【欺烟切】 天【梯烟切】 边【卑烟切】
  虔【奇延切】 缠【池延切】 绵【弥延切】 钱【齐延切】
  (臣)等谨按御制音韵阐微一书平上去各分六部而入分三部皆与国书十二字头之部分相对韵中同音之字每音第一字注明其音将旧翻切列于前所拟合声切列于后其有系以今用二字者因本母本呼于支微鱼虞数韵中无字者则借仄声或别部之字以代之但开齐合撮之类不使相淆遇本韵影喻二母无字者则借本韵旁近之字以代之于清母浊母之分不使或紊其取音比旧稍近也有再借邻韵影喻二母中字以协其声者则系以协用二字有虽借邻韵并非影喻二母中字其声为近而亦不甚协者则系以借用二字葢汉文有音无字者多
  又支微鱼虞数韵并各韵影喻二母皆单音之字不能合声欲得正音必婉转以求其相近至于按韵分音在于字母三十六母内有一十三母重列者故纵分二十三行横分四等平上去入以声相符唇喉齿舌以类相从凡经史韵书中有音有字者皆足以包之各省风土之殊古今音韵之变亦有以界之圣人之所以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岂仅为汉文审音之枢要哉
  △叶韵彚辑
  皇上御制叶韵彚辑序曰叶韵非古也而即古也有今韵而后有叶韵叶韵者以古韵而协之于今故曰非古然以今视之则用叶以合异以古视之则非叶而本同故曰即古
  又曰三代而上言律吕言谐声言书名其于音韵当必审清浊别唇齿喉舌有一定之部分勒之简策与律度量衡象魏之法同为当世所遵守而惜其世远而不传也好古之士欲忖而求之其道无由宋吴棫本易诗史汉诸书为韵补子朱子尝取以释毛诗楚辞明杨慎广之为古音号称渊博及证之羣籍其疏略不备者则已多矣因于几暇指授儒臣博考经史诸子以及唐宋大家之文所用古韵举而列之疏其所出次于今韵之后临文索句就考焉可以怀见闻可以益思致
  谐声不拘字义如诗以不知德行 【叶】 何用不臧 【是用去声敬韵之行作杭音与阳韵行列之行逈别】
  四声通用而律以今韵必变音以叶如喜起南风行路蔓草皆是
  彼此互叶如周易艮其限危熏心也艮其身止诸躬也 【或读心为思容切以叶躬或读躬为姑宏切以叶心】
  毛诗其命匪谌鲜克有终 【或读谌为市隆切以叶终或读终为诸深切以叶谌】 一字两叶如毛诗于嗟乎驺虞 【一读虞为牛加切以叶葭■〈豕巳〉一读虞为五红切以叶蓬豵】
  (臣)等谨按钦定叶韵彚辑用吴棫韵补例专论叶音但广韵集韵等书字数多于今韵远甚如一东内有蟊窽众梵等字江韵牕降等字集韵亦直列东韵内此等既系本韵则无待于通更不必列为转叶是书悉以佩文诗韵为断凡属佩文诗韵所不收者总次于转叶之列入声缉合叶洽四韵本通必须转读始叶惟洽部并入业韵一部遂觉音韵聱牙有碍通转按广韵以二十六缉二十七合二十八盍二十九叶三十帖三十一洽三十二狎三十三业 【乏同用】 三十四乏为序集韵及礼部韵略皆以二十九叶 【韵略与帖业通】 三十帖三十一业三十二洽 【韵略与狎乏通】 三十三狎三十四乏为序至韵会依平水韵并通用之韵乃以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为序而业与帖同并叶韵佩文诗韵亦依广韵序次并业于洽是书本集韵韵略及韵会通并次第将洽韵中业韵一部提入缉叶韵内以便转通更觉界限截然其余改正旧本小误者如晨风之诗云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吴棫韵补栎字叶药韵注乃引作既见君子云何不乐邵长蘅古今韵略亦然韵补境字叶敬韵注引三国志杨戏季汉辅臣赞以魏文长为李正方端字叶阳韵注又以李正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