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事、使相系押班者,立於仪石南(馀官并立於宣制石南,并合赞喝,ト门使),引并如仪。赞喝讫,系中书、枢密并揖升殿见、谢、辞,揖,西出,其合问圣体者,并如仪;馀官分班出(弹奏御史候见、谢、辞班绝,对揖出。其朝见,如谢都城门外御筵,及诏赴阙谢茶药抚问之类,不可合班者,各依别班中谢。对赐酒食等并门赐。其系正衙见门谢辞,亦门外喝放)。应正衙见、谢、辞臣僚,前一日於ト门投诣正衙膀子,ト门下奏目;又投正衙状於御史台、四方馆。应朔日或得旨罢文德殿视朝,止御紫宸殿起居,其已上奏目,正衙见、谢、辞班并放免,依官品随赴紫宸殿引,或值改,依常朝文德殿,自有百官班日,并如旧仪。应外国蕃客见、辞,候唤班先引赴殿庭东边,依本国职次重行异位立,候见、谢、辞班绝,西向躬。舍人当殿通班转於宣制石南,北向立,赞喝如仪,西出。其酒食分物并门赐,如有进奉,候弹奏御史出,进奉入(惟御马及担床自殿西偏门入,东偏门出。其进奉出入,文武官起居,舍人通某国进奉,宣徽使喝进奉出,节次如紫宸殿仪式)。候进奉出,给事中奏殿中无事,出。其後殿再坐,合引出者,从别仪。其日,赐茶酒,宰臣、枢密於ト子,亲王於本厅,使相、宣徽使、观文殿大学士至宝文阁直学士、两省官、待制、三司副使、文武百官、皇亲使相以下至率府副率,及四厢都指挥使以下至副都头,并於朝堂(如朝堂位次不足,即於朝堂门外序次)。管军节度使至四厢都指挥、使节度、使两使留後至刺史,并於客省厅。“诏依所定(合班图载卷末)。
元丰元年,诏右谏议大夫宋敏求、权御史中丞蔡、确枢密副使承旨张诚一、直舍院同判太常寺李清臣详定《正旦御殿仪注》,敏求等遂上《朝会仪》二篇,《令式》四十卷,诏颁行。
△元正冬至大朝会仪注
前期,有司设御座於大庆殿,东西房於御座之左右少北,东西ト於殿後,百官、宗室、客使次於朝堂之内外。五辂先陈於庭,兵部设黄麾仗於殿之内外。太乐令展宫架之乐於横街南。鼓吹令分置十二案於宫架外。协律郎二人,一位於殿上西阶之前楹,一位於宫架西北,俱东向。陈舆辇、御马於龙墀,伞扇於沙墀,贡物於宫架之南,东西相向,馀则列於大庆门之外(冬至不设贡物)。扶持执事侍立官及诸司使副立於左右,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承制以下立於殿下,东西相向,重行异位,北上。典仪设三师、三公、侍中、中书令、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位於丹墀香案之南,少东;次尚书左丞位於其後,皆面北,西上,亲王位於香案之南,少西,北面东上(上寿,则知同知枢密院事位於)。亲王之後门下侍郎位於其东;次左散骑常侍、次给事中、左谏议大夫、次左司谏、正言皆重行,位於其後,观文、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位於次南,并西南,北上。中书侍郎位於其西,次右散骑常侍,次中书舍人,右谏议大夫,次右司谏,正言,皆重行,位於其後,翰林学士承旨至宝文阁学士位於次南,次枢密直学士以下,次待制,皆重行,位於其後,并东面北上,起居郎、舍人夹香案东西相向,契丹使位於龙墀上,少西,北面东上,宗姓、节度使以下至率府副率,位於横街南,分东西相对,班各重行异位,北上。左右巡使位於次南,东西相向,宫架前少东,则特进以下至未升朝官,班各重行异位,北面西上。夏国使在宫架之东,军员位於其後,夏国人从次之。宫架前少西,则御史台班,节度以下,又位於西,并重行北面东上,皆视特进退一列外高丽国使在宫架之西,军员位於其後,高丽人从次之。诸蕃客位於次西陪位,进奏官位於宫架之南,诸道贡举解首位於其後,皆北面。而设叙班位於大庆门外,东西相对,以北为上。中书侍郎诸方镇表案於右,给事中祥瑞案於左(冬至不设给事中位、祥瑞案。下同)。其日,辟大庆门,列黄麾仗,张旗帜,群官宗室使各服其服以俟。太乐令帅乐工入,太常卿立於宫架前,协律郎就举麾位,中书侍郎以诸方镇表、给事中以祥瑞案,令令史、对举、侍卫官各就列。辇出,至西ト降辇,符宝郎奉宝俱诣ト奉迎,有司引秘书监以下,次御史知杂以下,次宗姓及外任防御使以下就位。侍中版奏中严,复位。少顷,奏外办。ト帘卷,殿上鸣鞭,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内侍承旨索扇,扇合,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出西ト,协律郎亻免伏,举麾,兴,奏《乾安之乐》,鼓吹振作。皇帝出自西房,降舆即御座,南向,扇开,殿下鸣跸。协律郎偃麾戛乐止,炉烟升。符宝郎奉宝置御座前,尚书左右丞以上,门下中书省官及待制以上至大学士正议大夫以上,御史中丞以上,宗姓及外正任观察使以上,契丹使班分东西,各以次入,奏《正安之乐》,就位。乐止,中书侍郎押表案入诣西阶下,东向立。给事中押祥瑞案入诣东阶下,西向立。押乐官归本班,起居毕,复案位。三师以下至尚书左右丞,亲王以下至百官及御史台官外正任、契丹使俱就北向位。赞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再拜讫,又再拜。太尉将升,中书令、门下侍郎俱降至两阶下立(冬至,门下侍郎不奏。下同)。太尉诣西阶下,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