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几十道巡按,以判官二人为佐,务繁则有支使。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弟,茂才异数,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凡战伐大克获,则数俘馘,审功赏,然後奏之。屯田、铸钱、岭南黔府选补,亦视功过纠察。决囚徒,则与中书舍人、金吾将军莅之。国忌斋,则与殿中侍御史分察寺观。莅宴射、习射及大祠、中祠,视不如仪者以闻。初,开元中,兼巡传驿,至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大历十四年,两京以御史一人知驿,号馆驿使。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司,繇下第一人为始,出使亦然。兴元元年,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察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元和中,以新人不出使无以观能否,乃命专察尚书省,号曰六察官。开元十九年,以监察御史二人莅太仓、左藏库。三院御史,皆初领繁剧外府推事。其後,以殿中侍御史上一人为监太仓使,第二人为监左藏库使。凡诸使下三院御史内供奉,其班居正台监察御史之上。
宋初,御史多出外任,风宪之职以他官领之。太平兴国三年,诏本司自荐属官,俾正名举职。天禧元年,诏别置御史六员,不兼他职,月须一员奏事,专任弹举,有急务听非时入对。以殿中丞刘平为监察御史,用新诏也。嘉四年,中丞韩绛请置里行,从之。熙宁三年,除秀州军事推官李定权监察御史里行,用选人为御史自定始也。宋敏求缴词头,云:“去岁骤用京官,今又幕职官便朝著峻,处纠绳之地,臣恐未厌众议。”元丰五年,诏秘书、殿中、内侍省不隶六察,如有违慢,委言事御史弹奏。七年,大正官名,以言事官为殿中侍御史;六察官为监察御史,掌吏户礼兵刑工之事、在京百司,而察其谬误。八年,诏监察御史兼言事,殿中侍御史兼察事。徽宗时,如辟雍大成府等学、太官局、翰林仪鸾司、东西上ト门、客省引进、四方馆,皆不隶台察。崇宁,大臣欲其便已,而南台御史亦有不言事者。自大观臣僚申请,而殿中六尚、辟雍大成府等学、太官局、翰林仪鸾司皆隶六察。自余应求有言,而东西上ト门、客省引进、四方馆复隶御史。自胡舜陟申请,而本台始增入御史言事之文。乾道二年,诏:“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监察御史,著为条令。”庆元二年,侍御史黄黼言:“御史台有三院,其一为监察御史,高宗时尝置六员,孝宗尝置三员。今分察之任止二人,乞增置一员。”从之。以後常置二员。
容斋洪氏《随笔》曰:“御史许风闻论事,相承有此言,而不究所从来。以予考之,盖自晋、宋以下如北。齐沈约为御史中丞,奏弹王源曰:‘风闻东海王源。’苏冕《会要》云:‘故事,御史台无受词讼之例,有词状在门,御史采状有可弹者,即略其姓名,皆云风闻访知。其後疾恶公方者少,递相推倚,通状人颇壅滞。开元十四年,始定受事御史,人知一日,劾状遂题告事人名,乖自古风闻之义。’然则向之所行,今日之短卷阳也。二字本见《尉佗传》。”
又曰:“唐元和中,御史中丞王播奏:‘监察御史旧例,在任二十五月转准具员不加,今请仍旧。其殿中侍御史旧十二月转具员加至十八月,今请减至十五月。侍御史旧十月转加至十三月,今请减至十二月。’从之。按唐世台官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不若今之雄紧。观其迁叙定限可知矣。国朝未改官制之前,任监察满四年而转殿中,又四年转侍御史,四年解台职,始转司封员外郎。元丰五年以後,升沈迥别矣。”
○主簿
主簿。汉有御史主簿(张忠为御史大夫,署孙宝为主簿),自魏、晋以来无闻。至隋大业三年,御史台始置主簿二人(隋兼置录事员二人)。至唐置一员,掌付事句稽,省署抄目,监印,给纸笔。其俸禄与殿中御史同。武德末,杜淹为大夫,以吏部主事林怀信为之。贞观中,自张弘济为此官之後,遂为美职。管辖台中杂务、公廨、厨库,检督令史、奴婢、配勋、散官职事。每食,则执黄卷,书其谴罚(录事以下小吏各有差)。
宋御史台置推直官二人,专治狱事。凡推直有四推,曰台一推,台二推,殿一推,殿二推。主簿一人,掌受事发辰,句检稽失,兼簿书钱之事。元丰官制行,定员分职,里行、推直悉罢。检法官掌检详法律(元三年,改为主簿;绍圣三年,董敦逸奏复置),主簿掌句稽簿书,各一人。绍兴初,诏检法、主簿特令殿中侍御史奏辟。绍熙中,侍御史林大中以论事不合去,所奏辟检法官李谦、主簿彭龟年亦乞同罢。嘉定元年,刘渠除检法官,范之柔除主簿,以後二职皆阙。
●卷五十四 职官考八
○学士院
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辞、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