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地人事者。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之事。)
安帝以鲁丕为三老,又以李充为三老。
杨统位至光禄大夫,为国三老。
元初四年,诏曰:“《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方今八月,按比之时,郡县多不奉行,虽有糜粥,糠秕、泥土相杂,不可饮食,长吏怠事,莫有躬亲,甚违诏书养老之意。其务崇仁恕,赈护寡独,称朕意焉。”
按:古人养老之礼,有养於乡者,所谓“五十养於乡”,王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於东序”,大司徒以保息六保万民,二曰养老是也。有养於国者,天子视学,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执酱亲馈,执爵亲是也。汉初,每乡及县皆有三老,岁首则使人存问,赐以束帛、酒肉,或赐以爵,乃古人养於乡之意。而国学养老、天子亲讲之礼,则至东汉始行之。然东汉亦时有下郡县有问养老之诏,此其一也。馀不悉录。
灵帝以袁逢为三老,赐以玉杖(玉杖长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令老人不噎也)。
谯周曰:“汉中兴,定礼仪,群臣欲令三老答天子拜。城门校尉董钧驳曰:‘养三老所以教事父之道也,若答拜,是使天下答子拜也。’诏从钧议。”谯周论之曰:“礼,尸服上服,犹以非亲之故答子拜,士见异国君亦答拜,是皆不得视犹子也。”虞喜曰:“且据汉仪,於门屏交礼,交礼即答拜,中兴谬从钧议,後革之,深得其意。”
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天子亲帅群司行养老之礼於太学,命王祥为三老,郑同为五更。祥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祥陈明王圣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训之,闻者莫不砥砺。
东晋成、穆、孝武三帝,皆以讲经亲诣学释奠。孝武以太学在水南悬远,有司议依穆帝升平元年,於中堂权立太学释奠。礼毕,会百官六品以上。
後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诏以前司徒尉元为三老,前大鸿胪卿游明根为五更,於明堂设国老位,庶老位於阶下。皇帝再拜三老,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於五更行肃拜之礼。赐国老、庶老衣服有差。既而三老言曰:“自古人所崇,莫重於孝顺,然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帝曰:“孝顺之道,天地之经,今承三老明言,铭之朕怀。”五更言曰:“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故《诗》云‘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愿陛下念之,以济黎庶。”帝曰:“五更助三老以言至范,敷展德音,当克己复礼,以行来授。”礼毕,乃赐步挽一乘。诏曰:“三老可给上公之禄,五更可食九卿之俸,供养之味亦同其例。”
北齐制,仲春令辰,陈养老礼。先一日,三老、五更斋於国学。皇帝进贤冠,元纱袍,至辟雍,入总章堂。列宫悬。王公以下及国老、庶老各定位。司徒以羽仪、武贲、安车迎三老五更於国学。并进贤冠,元服,黑舄,素带。国子生黑介帻,青衿,单衣,乘马从以至。皇帝释剑,执,迎於门内。三老至门,五更去门十步,皆降车以入。皇帝拜,三老、五更摄齐答拜。皇帝揖进,三老在前,五更在後,升自右阶,就筵,三老坐,五更立。皇帝升堂,北面。公卿升自左阶,北面。三公授几杖,卿正屦,国老、庶老各就位。皇帝拜三老,群臣皆拜。不拜五更。乃坐。皇帝西向,肃拜五更。进珍羞酒食,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以次进五更。又设酒酏於国老、庶老。皇帝升御座,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训大纲,皇帝虚躬请授。礼毕而还。又都下及外州,人年七十以上,赐鸠杖黄帽(有敕则给,不为常也)。
後周武帝保定三年,诏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赐延年杖。皇帝幸太学以食之。三老入门,皇帝迎拜门屏之,三老答拜。设三老席於中楹,南面。太师、晋国公宇文护升阶,设几於席。三老升席,南面,凭几而坐。大司寇、楚国公豆卢宁升阶,正舄。皇帝升,立於斧之前,西向。有司进馔,皇帝跪授酱豆,亲袒割牲。三老食讫,皇帝又亲跪受爵以,撤去。皇帝北面立,访道,三老乃起,立於席後。皇帝曰:“猥当天下重任,自惟不才,不知政理之要,公其诲之。”三老答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惟陛下念之。”又曰:“为国之本,存乎忠信,是以古人云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国家兴废,在於赏罚,若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益,为恶者日止;若有功不赏,有罪不罚,则天下善恶不分,下人无所措手足。”又曰:“言行者,立身之本,言出行随,诚宜相顾。陛下三思而言,九虑而行,若不思不虑,必有过失。天子之过,事无大小,如日月之蚀,莫不知者。愿陛下慎之。”三老言毕,皇帝再拜受之,三老答拜。礼成而出。
唐高祖武德七年,幸国子学,亲临释奠。
唐制,仲秋吉辰,皇帝亲养三老、五更於太学。所司先奏定三师、三公致仕者,用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设三老座於西楹之东,近北南面。设五更座於西阶上,东向。设国老三人座於三老座西。俱不属焉。设众国老座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