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成东 阳信 乡缭枣强 复阳 东武城)
东平国七县(无盐 任城 樊东 平陆 章 亢父 富城)
渤海郡二十六县(浮阳 阳信 东光 阜城 千童 重合 南皮 定章 武东平舒 中邑 高成 高乐 参户 成平 柳 临乐 重平 安次 束州 修市建成 景成 文安 章乡 蒲领)
千乘郡十五县(千乘 东邹 湿沃 平安 博昌 蓼城 建信 狄 琅槐乐安被阳 高昌 繁安 高苑 延乡)
▲晋时为郡国十二县八十三
任城国三县(任城 亢父 樊)
濮阳国四县(濮阳 廪邱 白马 鄄城)
济阳郡九县(定陶 栾氏 句阳 离狐 宛邱 巳氏 成武 单父 城阳)
济北国五县(卢 临邑 东阿 成 蛇邱)
东平国七县(须昌 寿张 刚平 东平陆 富城 范 无盐)
阳平郡七县(元城 馆陶 清泉 东武阳 发干 阳平 乐平)
高平国七县(昌邑 钜野 方与 南平阳 湖陆 高平 金乡)
乐陵国五县(厌次 阳信 漯沃 新乐 乐陵)
清河国六县(清河 灵 绎幕 贝邱 俞阝 东武城)
平原国九县(平原 高唐 茌平 博平 西平昌 安德 般 鬲 聊城)
渤海郡十县(南皮 东光 浮阳 饶安 阜城 重合  广川 高城 东安 陵)
泰山郡十一县(奉高 博 莱芜 梁父 山茌 南武阳 新泰 嬴 东牟钜平南武城)
▲隋时为郡七县七十一
东郡九县(白马 灵昌 晁南 濮阳 离狐 匡城 胙城 韦城 封邱)
东平郡六县(鄄城 须昌 郓城 宿城 雷泽 钜野)
济北郡九县(卢 范 阳 东阿 平阴 长清 济北 寿张 肥城)
武阳郡十四县(贵乡 元城 繁水 魏 莘 顿邱 观城 临黄 武阳 武水馆陶 堂氏 冠氏 聊城)
平原郡九县(安乐 平原 将陵 平昌 胡苏 长河 弓高 东光 般)
渤海郡十县(阳信 乐陵 商河 厌次 蒲台 饶安 无棣 盐山 南皮清池)
清河郡十四县(清河 清阳 武成 历亭 漳南 俞阝 临清 清泉 清平高唐经城 宗城 博平 茌平)
▲唐时为州十二县七十九
滑州七县 濮州五县 济州五县 魏州十县 博州六县 郓州五县德州七县棣州五县 沧州十二县 贝州九县 澶州三县 景州五县
▲宋时为州十四县七十三
滑州四县 濮州四县 济州四县 魏州十七县 博州四县 郓州六县德州五县 棣州三县 滨州二县 沧州七县 恩州五县 澶州七县景州三县 通利军二县
滑州 其地得豕韦氏之国(豕韦氏,彭姓之国,祝融之後陆终第三子白坚封为彭)。春秋时属卫,战国亦属卫,其西境属魏。秦、二汉置东郡。晋为陈留、濮阳二国。宋武平河南,置兖州,以为边镇(领郡六,理於此。自晋末武帝作相,平慕容超之後,尽得河南之北境,置守在此)。後属後魏,亦为东郡(其城古滑台,城甚固。宋文帝遣将王玄谟攻围之二百馀日,不拔)。隋初置杞州,後为滑州,又改为兖州,寻废兖州,置东郡。唐为滑州,或为灵昌郡,义成军节度。属河南道。後改宣义军。领县七(白马、胙城、韦城、晁南、匡城、酸枣、灵昌)。梁以酸枣、匡城二县属开封府。後唐复为义成军。晋以卫南属澶州,以卫州黎阳来属。宋太平兴国初,改武定军为辅郡,属京西路。端拱初,以黎阳置通利军,後又为灵河郡,武成军节度。熙宁五年废州,以其地隶开封府。元丰四年复之,属京西北路。建炎初,没於金。刘豫僭位,为凉平府。金人隶山东、大名府路,又以韦城为黄河氵废,拨大名府内黄来隶。贡绢。领县四,治白马。白马(春秋卫国漕邑。“狄灭卫,卫人立戴公庐於漕。”即此地,郦生言守白马之津是也。中有白马山、黄河、黎阳津、灵河津、金是、滑台)韦城(古豕韦国。有濮水)胙城(古南燕国,吉姓。汉南燕县)灵河(隋灵昌县,後唐改。熙宁初,废为镇,隶白马县)。
濮州 颛顼及昆吾氏之墟也,故谓之帝邱(今濮阳县也。昆吾氏当夏、殷之世)。春秋及战国初,为卫国之都(《春秋经》曰:“卫迁於帝邱。”)。後为宋所侵,尽亡其邑,独有濮阳。秦灭濮阳,置东郡。二汉属东郡、济阴二郡地。晋分置济阳郡、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