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升胡部於堂上,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後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明年,安禄山反,梁州、伊州、甘州皆陷吐蕃。
开元八年,瀛州司法参军赵慎言《论郊庙用乐表》曰:“祭天、地、宗庙乐合用商音,而《周礼》三处大祭,俱无商调。郑元云:‘此无商调,祭尚柔;商,坚刚也。’以臣愚知,斯义不当。但商音,金也,周德,木也,金能克木,作者去之。今皇唐土王,即殊周室,五音损益,须逐便宜,岂可将木德之仪,施土德之用?”又:“说者以商声配金,即作刚柔理解,殊不知声无定性,音无常主,刚柔之体,实出其人。人和则音和,人怒则声怒。故礼称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如宫声为君,商声为臣,岂以臣位配金,为臣道便为刚乎!其三祭并请加商调,去角调。”
代宗繇广平王复二京,梨园供奉官刘日进制《宝应长宁乐》十八曲以献,皆宫调也。大历初,又有《广平太一乐》、《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本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贞元初,乐工康昆仑寓其声於琵琶,奏於玉宸殿,因号《玉宸宫调》,今诸乐,则用黄锺宫。其後方镇多制乐舞以献。河东节度使马燧献《定难曲》。昭义军节度使王虔休以德宗诞辰未有大乐,乃作《继天诞圣乐》,以宫为调,帝因作《中和乐舞》。山南节度使于ν又献《顺圣乐》,又令女伎为佾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圣乐》。
文宗好雅乐,诏太常冯定采开元雅乐制《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韶乐》有玉磬四ね,琴、瑟、筑、箫、篪、、跋膝、笙、竽皆一,登歌四人,分立堂上下;童子五人,绣衣执金莲花导;舞者三百人,陛下设锦筵,遇内宴乃奏。谓大臣曰:“笙、磬同音,沈吟忘味,不图为乐至於斯也。”自是臣下功高者,辄赐之。乐成,改法曲为《仙韶曲》。
武宗会昌初,宰臣李德裕命乐工制《万斯年曲》以献。
宣宗大中初,太常乐工五千馀人,俗乐一千五百馀人。帝每宴群臣,备百戏。帝制新曲,教女伶数十百人,衣珠翠缇绣,连袂而歌,其乐有《播皇猷》之曲。又有《葱岭西曲》,士女翕歌为队,其词言葱岭之民乐河、湟故地归唐也。
後梁太祖开平二年,太常奏:“皇帝南郊,奏《庆和之乐》,舞《崇德之舞》;皇帝行,奏《庆顺之曲》;奠玉币,登歌,奏《庆平之曲》;太庙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曲》;酌献,奏《庆熙之曲》;饮福酒,奏《庆隆之曲》;送文舞、迎武舞,秦《庆融之曲》;亚献,终献,奏《庆休之曲》;追尊四祖庙,各有乐舞、登歌、乐章。
後唐庄宗起於朔野,所好不过胡部郑声,先王雅乐,殆将扫地。
庄宗庙酌献,舞《武成之舞》,明宗庙酌献,舞《雍熙之舞》,各有登歌乐章一首。
後晋高祖天福四年,始诏定朝会乐章、二舞,鼓吹十二。案:太常礼院奏:“正、至,王公上寿,皇帝举酒,奏《元同之乐》。饮讫,殿中监受虚爵,群臣就坐,再拜受酒,皇帝三饮,皆奏《文同之乐》。上举食,文舞奏《昭德之舞》,武舞奏《成功之舞》。三饮讫,虚爵复於坫,侍中奏礼毕,群臣再拜,奏《大同》蕤宾之钟。皇帝降坐,百僚旅退(其月,又奏:“宫悬歌舞未全,请杂用九部雅东,教坊法曲。”从之)。”
五年,诏太常复文武二舞,定正、至朝会乐章。自唐末丧乱,礼乐制度,亡失已久,太常卿崔与御史中丞窦贞固、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允等草定之。其年冬至,高祖会朝崇元殿,廷设宫悬,二舞在北,登歌在上。文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冠进贤,黄纱袍,白中单,白练衤盖裆,白布大口,革带履。左执,右秉翟。执纛引者二人。武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服平巾帻,绯丝布大袖,绣裆,甲金饰,白练衤盖,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乌靴,左执干,右执戚。执旌引者二人。加鼓吹十二案,负以熊豹,以象百兽率舞。案设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钅享一。歌、箫、笳各二人。王公上寿,天子举爵,奏《元同》。三举,登歌,奏《文同》。举食,文舞舞《昭德》,武舞舞《成功》之曲。礼毕,高祖大悦。赐金帛,群臣左右睹者皆嗟叹。然礼乐废久,而制作简缪,又继以龟兹部《霓裳法曲》,参乱雅音,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明年正旦,复奏於廷,而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薤露》、《虞殡》之音,舞者行列进退,皆不应节,闻者皆悲愤。其年高祖崩。开运二年,太常少卿陶奏废二舞。明年,契丹灭晋,耶律德光入京师,太常请备法驾奉迎,乐工教习卤簿鼓吹,都人闻者为之流涕焉。
後汉高祖受命,判太常寺张昭奏改唐祖孝孙所定《治康之舞》为《治安之舞》,《凯安之舞》为《振德之舞》。又改贞观中《九功舞》为《观象之舞》,《七德舞》为《讲功之舞》。其《治安》、《振德》二舞,请依旧郊庙行用,以文舞降神、武舞送神;其《观象》、《讲功》二舞,请依旧宴会行用。昔周朝奏六代之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