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钱零
安庆府
马草、一十九万一千九百七十三包五斤八两六钱零
广德州
马草、三十万三千四十五包九斤五两七钱零
徐州
马草、一十万包
滁州
马草、五万六千四百四十一包九斤一十四两零
和州
马草、二万六千一百三十八包五斤一十三两一钱零
凡措备草料。正统九年、令刑部都察院问完囚人、以四分為率、内二分纳草赎罪。其斩绞罪者、纳草一千八百束。三流并徒三年者、一千四百束。徒二年半者、一千二百束。徒二年者、一千束。徒一年半者、八百束。徒一年者、六百束。笞杖者、每一十、四十束。每束重一十五斤
○十四年、令陜西西安、庆阳、延安等卫府官吏舍人所犯、不係赃罪笞杖徒流、及军民人等、犯该笞杖、不该立功者、定拨各堡纳草
○又令开中两淮、两浙、河东、长芦运司、存积四分官盐、不分四品以上官员之家、及军民人等、俱於在京西城等坊草场、上纳草束
○又奏准、召商纳草、不分官员军民之家、每穀草一百束、官给价银三两。禾草一百束、二两二钱。就於京场上纳
○景泰元年、令直隶真定等府儒学生员、纳草四千束、给与冠带、以荣终身
○成化元年、独石、马营、龙门所、云州四仓、急缺粮料、开中淮浙长芦河东运司、官盐九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二引、召商上纳米豆、至六年报中未完。除两淮仍令照旧。两浙等运司、酌量时价、改中草束
○二年奏准、在京各衙门办事吏典、有办事一年以下者、纳豆一百石。二年以下、八十石。三年以下、六十石。免其考试、就便实拨当该。其办事一年以下、纳豆二百石。二年以下、一百五十石。三年以下、一百石。送吏部、免其京考、给与冠带。即照资格、挨次选用
○又奏准、在京各衙门当该吏典、有著役一年以下、纳豆八十石。二年以下、六十石。给与冠带。照依资格、挨次选用
○又奏准、在京各衙门办事官、有该正从八品选用者、纳豆一百石。照依资格、挨次选用
○十二年奏准、大同等处、各城堡仓场、开中长芦运司、官盐十万引、每引、纳料豆四斗。河东运司、官盐二十万引、每引、纳穀草八束
○十四年、令辽东二十五卫囚犯、纳草赎罪。除笞罪、并真犯死罪、及例该充军等项、并无力外。其餘杂犯死罪、纳草三百五十束。徒三年、纳草二百五十束。徒二年、纳草二百束。徒一年、纳草一百五十束。杖罪每一十、纳草十束
○又令户部运银十万两。分送陜西榆林、给与官军、准折草料。仍行山西河南附近州县、或借拨、或儹运、或买办料豆各万石。穀草各一百五十万束。俱纳榆林一带仓场
○弘治十六年奏准、辽东商贩买卖之人、务经巡抚官查勘无碍、方许於管粮郎中处、纳草价银三两五钱、给引掛号入关
○隆庆三年、令明智等坊五场草束、及太仓黑豆、俱係京营马匹、及防秋支用。各营马匹草料、每年照旧放本色三箇月。其餘月分、俱支折色。如遇草料价贱、全支折色。务令在场常有草六十万束。在仓常有豆三万石。以备接济
○又令商人买上草料、科道同户部司官、会估价值、定在十月正秋成之后、草豆价值俱平。山东河南二道、但有见在银两、权宜预支、趁秋买办
○又令在京五场、通计买草至二百万束、每年挨陈坐放、照数买补。酌议行各场监督主事、每年防秋毕日、查将京营马匹草束、照例於十月、十二月、次年二月支放。务在出陈易新。其餘月分、照常折放。仍於本色支放完日呈部、以凭酌量坐买。务要各场贮草束一百五十万、以备缓急支用
凡支给草料。洪武十三年、令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广、江西布政司、淮安、苏州等卫、马草不许科收。马料不许支给
○永乐七年、
钦定征操马匹关支草料。公六匹。侯五匹。伯四匹。指挥千百户各一匹。征进马匹草料。公十匹。侯伯八匹。都督六匹。都指挥三匹。指挥二匹。千百户各一匹。非征进之数、不许关支
○十一年、令上直马、每匹日支料豆四升。草一束。其下场牧放马匹、止关料豆一月
○十四年、令驮豹马、日支料四升。草一束。自九月初一日起、至十一月终止
○二十二年、令常川上直马、每匹日支料三升。草半束。餘半束、折支钞二贯。骑操等项马、每匹日支料三升。草一束。折支钞四贯
○宣德五年、令御马监勇士马、并达官调习马、每匹、按月原支草三十束。内支本色草、一十五束。餘折白绵布一疋
○正统二年、令五军三千神机等营操备官军马、月支料豆九斗。添与一斗、以后照旧关支
○又令陜西寧夏等处官军骑操马、每岁自九月半起、关支料豆。至次年四月半住支
○又令大同宣府等处操、备巡哨马、每月原支料豆九斗、添与三斗。至次年三月半住支
○四年。令大同宣府镇守总兵等官、凡马匹不係官给之数、不许关支草料
○六年、令北虏使臣马驼初到京、每匹日支草半束。一月之后、又添半束。每日仍支料一升
○又令甘肃操备马料、自十一月初一日、至次年三月终、日支四升。其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