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蒋钦绪固争。乃止。
景龙三年。中宗亲祀昊天上帝乐章十首。旧唐书音乐志。
 降神用豫和。 天之历数归睿唐。顾惟菲德钦昊苍。选吉日兮表殷荐。冀神鉴兮降闿阳。
 皇帝行用太和。圜钟宫。恭将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每轸泣辜。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
 告谢。圜钟宫。得一流元泽。通三御紫宸。远协千龄运。遐销九域尘。绝瑞骈阗集。殊祥络绎臻。年登庆西亩。稔岁贺盈囷。
 登歌用肃和。无射均之林钟羽。悠哉广覆。大矣曲成。九元着象。七曜甄明。珪璧是奠。酝酎斯盈。作乐崇德。爰畅咸英。
 迎俎用雍和。圜钟均之黄钟羽。郊坛展敬。严配因心。孤竹箫管。空桑瑟琴。肃穆大礼。铿锵八音。恭惟上帝。希降灵歆。
 酌献用福和。圜钟宫。九成爰奏。三献式陈。钦承景福。恭托明禋。
 中宫助祭升坛用。函钟宫。坤元光至德。柔训阐皇风。芣卫芳声远。螽斯美化隆。叡范超千载。嘉猷备六宫。肃恭隆盛典。钦若荐禋宗。
 亚献用。函钟宫。三灵降飨。三后配神。虔敷藻奠。敬展郊禋。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圜钟均之中吕商。已陈粢盛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乐太平。
 武舞作用凯安。圜钟均之无射征。堂堂圣祖兴。赫赫昌基泰。戎车盟津偃。玉帛涂山会。舜日启祥辉。尧云卷征旆。风猷被有截。声教覃无外。
景云元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祀圜丘。时阴阳人卢雅侯艺等奏请。促冬至就十二日甲子。以为吉会。右台侍御史唐绍奏曰。礼所以冬至祭圜丘于南郊。夏至祭方泽于北郊者。以其日行躔次。极于南北之际也。日北极当晷度循半日。南极当晷度环周。是日一阳爻生。为天地交际之始。故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即冬至卦象也。一岁之内。吉莫大焉。甲子但为六旬之首。一年之内。隔月常遇。既非大会。晷运未周。唯总六甲之辰。助四时为成岁。今避圜丘以取甲子。是背大吉而就小吉也。竟依绍议。通典。
先天元年正月辛巳。有事于南郊。己丑。大赦。改元曰太极。旧唐书元宗本纪。
太极元年正月。初将有事于南郊。时有司议。唯祭昊天上帝。而不设皇地祇位。谏议大夫贾曾上表。谨按礼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大传曰。大祭曰禘。然则郊之与庙。俱有禘名。禘庙则祖宗之主。俱合于太祖之庙。禘郊则地祇群望。俱合于圜丘。以始祖配享。皆有事而大祭。异于常祀之义。三辅故事。汉祭圜丘仪。上帝位正南面。后土位亦南面而少东。又东观汉记云。光武于洛阳城南为圜坛。天地位其上。皆南面西上。案两汉时。自有后土及北郊祀。而此已于圜丘设地位。明是禘祭之仪。今之南郊。正当禘礼。固宜合配天地。咸秩百神。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惟稽古。义合缘情。时又将亲享北郊。竟寝曾表。通典。
 唐书贾曾传。天子亲郊。有司议不设皇地祇位。曾请合享天地如古制。并从祀等座。睿宗诏宰相礼官议。皆如曾请。案此年五月戊寅。有事北郊。新书礼乐志又云。是时。睿宗将祭地于北郊。故曾之议寝。据此是贾传误。
元宗即位未郊。张九龄建议曰。天者百神之君。王者所由受命也。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盖敬天命。报所受也。不以德泽未洽。年谷未登。而阙其礼。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谓成王幼冲。周公居摄。犹用其礼。明不可废也。汉丞相匡衡曰。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董仲舒亦言。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于礼。故春秋非之。臣谓衡仲舒。古之知礼。皆以郊之祭。所宜先也。陛下绍休圣绪。于今五载。而未行大报。考之于经。义或未通。今百谷嘉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兵革用弭。乃怠于事天。恐不可以训。愿以迎日之至。升紫坛。陈采席。定天位。则圣典无遗矣。唐书张九龄传。
开元十一年九月癸未。制宜以迎日之至。允备郊天之礼。所司详择旧典以闻。册府元龟。
开元十一年十一月戊寅。有事于南郊。大赦。唐书元宗本纪。
 案通典。开元十一年十一月。亲享圜丘。中书令张说为礼仪使。卫尉少卿韦绦为副。说建议请以高祖配祭。始罢三祖同配之礼。
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等。奏上开元新礼。旧唐书元宗本纪。
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天。一岁有四。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高祖神尧皇帝配。中官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上帝则太尊。着尊。牺尊。象尊。壶尊各二。山罍六。配帝则不设太尊及壶尊。减山罍之四。余同上帝。五方帝座。则笾豆各十。簠簋俎各一。太尊二。大明夜明。笾豆各八。余同五方帝。内官内官。每豆二。簋俎各一。内官以上。设尊于十二阶之间。每座笾道间着尊二。中官牺尊二。外官着尊二。众星壶尊二。正月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高祖配。孟夏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宗配。季秋大享于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配。礼仪志。
凡祀昊天上帝及配座。用苍犊各一。五方上帝。五人帝。各用方色犊一。大明青犊一。夜明白犊一。若冬至祀圜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