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许其论告。则自此必长纷争。当否之间。固有公议。其一件宜落下。余依奏。
咸通十四年。考功员外郎王徽。以旧例考簿上中下字朱书。吏缘为奸。多有揩改。请以墨书。从之。
  冬荐
贞观五年六月十一日敕。准贞观四年正月一日制。春秋举荐官。中书门下奏。常参官八品以上。外官五品以上正员。及额内得替。并停荐。其使下郎官御史丁忧。废省官在外者。望委诸道观察使及州府长史。其在京城。委中书门下尚书省御史台。常参清官并诸使三品已上。左右庶子。詹事。少卿。监。司业。少尹。谕德。国子博士。长安万年县令。著作郎。中允。中舍。秘书。太常丞。赞善。洗马等。每年一度闻荐。至六年十二月一日敕。自今以后。王府官宜停荐。其见任宰相及勋臣子弟。亦不须举人。至八年。每冬荐官。比来所举人数颇多。自今以后。中书门下两省御史台五品已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省三品已上。应合举人。各令每人荐不得过两人。余官不得过一人。准前敕处分。至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敕。每年冬荐官吏。部准式检勘。或成者。宜令诸司尚书。左右丞。本司侍郎。引试都堂。访以理术。兼商量时务状。考其理识通者。及考第事迹。定为三等。并举主姓名录奏。试日。仍令御史一人监试。
贞元十一年正月敕。本置冬荐。务在得人。自今以后。所荐官考试。奏入上等人。如无他故者。准前敕类例处分。其下等人。有司便以时罢退。任待他年重荐。如情愿同吏部六品以下。选不合得留人。例请授远慢官者。任经都省陈状。吏部勘责限等第。敕出后一月内。送中书门下商量进拟。
元和七年八月。中书门下奏。诸州府五品已上官。替后。委本道观察使。及长吏量其材行干能。堪奖用者。具人才资历。每年冬季。一度闻荐。其罢使郎官御史。委中书门下两省。御史。尚书省常参官。及诸司职事三品已上文官。左右庶子。詹事。诸司少卿监。国子司业。少尹。国子博士。长安万年县令。太常博士。著作郎。秘书丞等。每年冬准此闻荐。从之。
太和元年八月敕。诸道诸军诸使。应奏判官。并每年冬荐等。所奏判官。除新开幕府。据元额署外。其向后奏请。如是元阙。即云阙某职。今奏某人充。如已有。令更奏。即云某职某人缘某事停。奏某人替某。前使下台省官合冬荐者。除府使罢外。既有荐用。当且要籍。不合便称去职。自今以后。如带职掌授台省官两考者。不在冬荐限。如其中实有故罢免者。亦须待授官周岁。然后许冬荐。状中具言罢免事故。其它据品秩合冬荐者。则依元敕。
七年五月。中书门下奏。诸道诸使停罢郎官御史等。望令罢后。其所在官经两考已上。方得冬荐。如文学才行堪奖用者。不在此限。其诸州上佐罢后。经二年方得闻荐。其非时替者。许一年后闻荐。
大中五年正月敕。右补阙宋球等奏冬荐状。引敕文年月不同。各罚一季俸。仍委吏部长以元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及太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着为定制。
  甲库
开元十九年五月十一日敕。尚书省内诸制敕库。及兵部吏部考功刑部簿书景迹并甲库。每司定员外郎主事各一人。中书门下制敕甲库。各定主书录事已下各一人专知。周年一替。中间不得改移。
建中元年七月八日。吏部奏。比来冬集。申门下省。吏部有官甲。内库无本。今请依官甲例。更写一本进内收贮。纵三库断裂。即检内库本。从之。
二年十月十一日。中书门下奏。中书门下及吏部制敕甲库等。准式。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员外郎。并合专判。缘官望清高。兼外有职事。不得躬亲。所以比来文历。多有罪过。今请每库采择一公清勤干。专押甲库。冀事得精详。其知经四周年。无负犯。仍望依资与改官。奉敕。依。至三年四月三日。给事中关播奏。三省中库官各一人。或属假故。即公事废阙。请各更置一人。其吏部行内考功司封司勋库郎中。仍请两人分掌。临时事故。即勒通知。奉敕。宜依。至贞元八年十一月九日。吏部侍郎杜黄裳奏。以前资官充专知。既无俸料。颇亦艰辛。请入库日便依资与官。仍许四周年不用阙。奉敕。前资官未有功劳。不合改转。既无俸料。又虑艰辛。入库之日。宜与同类官。
贞元八年闰十二月。给事中徐岱。中书舍人奚陟。高郢等奏。比来甲敕。祗下刑部。不纳门下省甲库。如有失落。无处检覆。今请准制敕。纳一本入门下甲库。以凭检勘。敕旨。依奏。
十年三月八日。司封奏。当司与司勋考功敕甲库。同一专知官。先无库印。今请铸造。仍以封勋考甲库印六字为印文。从之。
十三年正月。关播迁给事中。旧例。请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元和八年五月。吏部侍郎杨于陵奏。臣伏以铨选之司。国家重务。根本所系。在于簿书。承前诸色甲敕等。缘岁月滋深。文字凋缺。假冒踰滥。难于辨明。因循废阙。为弊恐甚。若据见在卷数。一时修写。计其功直。烦费甚多。窃以大历以前。岁序稍远。选人甲历。磨勘渐稀。其贞元二十一年以后。敕旨尚新。未至讹谬。纵须伦理。请待他时。臣今商量。从大历十年至贞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