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河阳。济源。温县。王屋。郑州泛水。并隶洛州。 告成县。武德四年。王世充降。阳城县令王雄。以县归顺。乃置嵩州。领阳城。嵩阳。阳翟。康城四县。以雄为刺史。贞观三年。省嵩州。以阳城属洛州。登封元年腊月九日。改为告成县。神龙元年二月五日。改为阳城县。二年十一月五日。又改为告成县。天佑二年十二月。改为阳邑。 兴泰县。长安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以兴泰宫城置为兴泰县。神龙元年二月四日废。 河阴县。开元二十二年四月。侍中裴耀卿奏。泛水。荥泽。武陟三县。于河口输场置焉。隶河南。会昌三年九月敕置。隶孟州。仍改为望县。 颍阳县。贞观七年废。咸亨四年闰五月一日。分河南。洛阳。伊阙。嵩阳等县。置武林县。开元十五年九月二日。改为颍阳县。 武泰县。天授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分荥阳置焉。隶洛州。寻废。后又改荥阳县为武泰县。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为荥阳。属郑州。 伊阳县。先天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洛州长史李杰奏割陆浑置。 阳翟县。武德四年。隶嵩州。贞观二年省州。县改隶许州。龙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割隶洛州。 福昌县。隋义宁二年置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武德元年。改熊州故宜阳县为福昌。取隋福昌宫为名。领福昌。寿安。永宁三县。贞观元年。省熊州。以福昌。永宁。渑池隶谷州。六年。又移谷州治于福昌。以长水来隶。显庆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废州。以县属洛州。 永宁县。隋义宁二年置。属宜阳郡。武德二年。属函州。领永宁一县。八年省州。却属熊州。贞观元年。改为谷州。 长水县。武德元年属虢州。贞观八年。改属谷州。显庆二年。州废来属。 济源县。武德二年三月。王世充将丁伯德。以县归顺。遂置西济州。领济源。溴阳。蒸川。召原四县。以伯德为刺史。四年省州。以溴阳。蒸川。召源入济源。隶怀州。显庆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属洛州。 温县。武德四年。令周仲隐以县来归。乃于县置平州。以仲隐为刺史。温县为李城县。其年八月省州。县复名温。属孟州。 王屋县。武德元年改为邵伯。隶邵州。贞观元年省州。县属怀州。显庆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改名。隶洛州。光化三年八月。割隶河阳。 河清县。武德二年置。名大基。属怀州。四年。割属孟州。八年省。咸亨五年八月。分河南。洛阳。新安。王屋。济源。河阳六县。置大基县。属洛阳。先天元年。以国讳改河清县。孟州。本河南府之河阳县。旧隶怀州。显庆二年。割属河南府。城临大河。长桥架水。李光弼以重兵拒史思明。及雍王平贼。以鱼朝恩守河阳。乃以河南府之河清。济源。温四县租税入三城使。寻又以泛水军赋隶之。会昌三年九月。中书门下奏曰。臣闻河阳五县。自艰难已后。割属河阳三城使。今河南所管五县中。租赋色役。尽属河阳。使归一统。便为定制。既定雄镇。足壮三城。臣等商量。其河阳县。望改为孟州。仍为望州。河阳。泛水。温县。河清。济源等五县。改为望县。其县令已下。望且令守本官。至吏部注官日替。从之。汜水县。武德四年置。属郑州。贞观七年。州移理管城县。垂拱四年七月一日改为广武县。神龙元年。复为泛水县。 密县。武德三年置密县。四年废县属郑州。龙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自郑州割隶。 河清。巩县。光宅三年八月。割隶河阳。陕州。 隋废武德元年复置。广德元年二月。升为大都督府。以皇甫温为长史。 硖石县。隋废。武德元年置。贞观十四年。移治硖石坞。改名。 芮城县。武德二年置芮州。贞观元年废。县来属。 安邑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虞州。及桐乡县。以安邑属蒲州。至德二年八月二十三日。为虞邑县。干元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割隶陕州。复为安邑县。 夏县。干元三年正月二十一日。自绛州来属。 灵宝县。本隋桃林县。天宝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掘得宝符改。 平陆县。本隋河北县。天宝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改为平陆县。先是。陕郡太守李齐物。疏凿三门。得古铧甚大。其上有平陆二字。后因改为平陆。
郑州。 武德四年。改为管州。贞观元年废。七年复为郑州。 圃田县。武德元年。改为中牟县。贞观元年属汴州。龙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来属。
豫州。 宝应元年十二月。改为蔡州。 新息县。武德四年置息州。贞观元年废。 吴房县。贞观元年置。八年废。元和十二年四月。改名遂平。仍移于文城栅南新城内置。便为上县。权隶唐州。 汝南县。贞元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于郭下置。元和十三年正月。汝南县宜却停省。 西平县。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十一月一日又置。 褒信县。天佑三年十二月。改为苞孚县。
汝州。 武德初。从隋旧制为伊州。贞观八年。以西域置伊州。遂改为汝州。光化三年八月。割去隶洛京。 梁县。隋为承休县。贞观元年。改为梁县。 鲁山县。王世充置鲁州。武德四年正月二日。废入伊州。其年复置鲁州。贞观元年三月。又废入伊州。 龙兴县。证圣元年四月一日。置武兴县。神龙元年十月十九日。改为龙兴县。 襄城县。隋县。武德元年。于此置汝州。贞观元年。州废。以县属许州。天宝七载正月二十四日。自许州来属。 临汝县。先天元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