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帝王所能慕也。昔贞观中。高宗在东宫。以长孙皇后疾厉。上言度僧。以资福事。后曰。佛者异方之教。存而勿论。岂以一女子。而紊王道乎。故谥曰文德。且母后之论。尚能若此。哲王之心。安可反是哉。疏奏。上甚嘉之。
六年。尚书右丞李蔚复上疏谏曰。臣闻孔子圣者也。言必称周任之言。苻融贤者也。谏必称王猛之议。诚以事求师古。词贵达情。陛下自纂帝图。克崇佛事。臣采本朝名臣奏启之言。以证奉佛始终之要。天后时。曾营大像。狄仁杰谏曰。功不使鬼。必在役人。物不天来。皆从地出。中宗时。公主贵戚奏度僧尼。姚崇谏曰。佛不在外。求之于心。睿宗为金仙玉真二公主造二道宫。辛替否谏曰。自夏以来。淫雨不解。谷荒于垄。麦烂于场。陛下圣人也。远无不知。陛下明君也。细无不见。而造不急之观。贾六合之怨。又谏造寺曰。释教以清净为基。慈悲为主。今三时之月。穿池沼。损命也。殚府库。损人也。广殿宇。营身也。损命则不慈悲。损人则不济物。营身则不清净。臣观仁杰。天后时上公也。崇。开元时贤相也。替否。睿宗之直臣也。每览斯言。未尝不废卷。叹惜其言之不行也。伏望详前事之安危。览昔贤之启奏。营缮之闲。稍宜停减。疏奏。优诏嘉之。
  寺
开业寺 丰乐坊。本隋仙都宫。武德元年。高祖为尼明照废宫置证果寺。贞观九年。废寺立为高祖别庙。号静安宫。仪凤元年十一月十五日。敕废宫立开业寺。其宫中内人移就献陵。
会昌寺 金城坊。本隋海陵公贺若谊宅。义宁元年。义师入关。太宗顿兵于此。武德元年。因置为寺。
崇义寺 长寿坊。本隋延陵公于铨宅。武德三年。桂阳公主为驸马赵慈景所立。
楚国寺 晋昌坊。本隋废兴道寺。高祖起义太原。第五子智云在京。为留守阴世师所害。后追封楚王。因立寺。
兴圣寺 通义坊。本高祖潜龙旧宅。武德元年。以为通义宫。贞观元年。立为尼寺。
龙兴寺 颁政坊。贞观五年。太子承干立为并光寺。神龙元年改名。
兴福寺 修德坊。本王君廓宅。贞观八年。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立为宏福寺。神龙元年改名。
西明寺 延康坊。本隋越国公杨素宅。武德初。万春公主居住。贞观中。赐濮王泰。泰死。乃立为寺。
慈恩寺 晋昌坊。隋无漏废寺。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寺内浮图。永徽三年。沙门元奘所立。
青龙寺 新昌坊。本隋废灵感寺。龙朔二年。新城公主奏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改名。
崇敬寺 静安坊。本隋废寺。高祖为长安公主立为尼寺。高祖崩后。改为宫。以为别庙。后又为寺。
资圣寺 崇仁坊。本太尉长孙无忌宅。龙朔三年。为文德皇后追福。立为尼寺。咸亨四年。复为僧寺。
招福寺 崇义坊。本干封二年。睿宗在藩所立。其地本隋正觉废寺。南北门额。并睿宗亲题之。
崇福寺 林祥坊。本侍中杨恭仁宅。咸亨二年九月二日。以武后外氏宅立太原寺。垂拱三年十二月。改为魏国寺。载初元年五月六日。改为崇福寺。
光宅寺 光宅坊。仪凤二年。望气者言此坊有异气。敕令掘。得石。得舍利万粒。遂于此地立为寺。
荐福寺 开化坊。半以东。隋炀帝在藩旧宅。武德中。赐尚书右仆射萧瑀为园。后瑀子锐。尚襄城公主。不欲与姑异居。遂于园后地造宅。公主卒后。官市为英王宅。文明元年三月十二日。敕为高宗立为献福寺。至六年十一月。赐额改为荐福寺也。
兴唐寺 太宁坊。神龙元年三月十二日。敕太平公主为天后立为罔极寺。开元二十年六月七日。改为兴唐寺。
永寿寺 永安坊。景龙三年。为永寿公主所立。
安国寺 长乐坊。景云元年九月十一日。敕舍龙潜旧宅为寺。便以本封安国为名。
章敬寺 通化门外。大历二年七月十九日。内侍鱼朝恩请以城东庄为章敬皇后立为寺。因拆哥舒翰宅。及曲江百司看屋。及观风楼造焉。
宝应寺 道政坊。大历四年正月二十九日。门下侍郎王缙。舍宅奏为寺。以年号为名。
龙兴寺 宁仁坊。贞观七年。立为众香寺。至神龙元年二月。改为中兴寺。右补阙张景源上疏曰。伏见天下诸州。各置一大唐中兴寺观。固以式标昌运。光赞鸿名。窃有未安。刍言是献。至于永昌登封。创之为县名者。是先圣受图勒名之所。陛下思而奉之。不令更改。今圣善报慈。题之为寺阁者。是陛下深仁至孝之德。古先帝代。未之前闻。况唐运自崇。周亲抚政。母子成业。周替唐兴。虽绍三朝。而化侔一统。况承顾复。非谓中兴。夫言中兴者。中有阻闲。不承统历。既奉成周之业。实扬先圣之资。君亲临之。厚莫之重。中兴立号。未益前规。以臣愚见。所置大唐中兴寺观及图史。并出制诰。咸请除中兴之字。直以唐龙兴为名。庶望前后君亲。俱承正统。周唐宝历。共协神聪。上纳之。因降敕曰。文叔之起舂陵。少康之因陶正。中兴之号。理异于兹。思革前非。以归事实。自今已后。不得言中兴之号。其天下大唐中兴寺观。宜改为龙兴寺观。诸如此例。并即令改。
天宫寺 观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