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数年之间。秘府粲然毕备。
干封元年十月十四日。上以四部群书。传写讹谬。并亦缺少。乃诏东台侍郎赵仁本。兼兰台侍郎李怀严。兼东台舍人张文瓘等。集儒学之士。刊正然后缮写。
文明元年十月敕。两京四库书。每年正月。据旧书闻奏。每三年。比部勾覆具官典。及摄官替代之日。据数交领。如有欠少。即征后人。
景云三年六月十七日。以经籍多缺。令京官有学行者。分行天下。搜检图籍。
开元三年。右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素。侍宴。言及内库及秘书坟籍。上曰。内库书。皆是太宗高宗前代旧书。整比日。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能补缉。篇卷错乱。检阅甚难。卿试为朕整比之。至七年五月。降敕于秘书省。昭文馆。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及诸司。并官及百姓等。就借缮写之。及整比四部书成。上令百姓官人入干元殿东廊观书。无不惊骇。
七年九月敕。比来书籍缺亡。及多错乱。良由簿历不明。纲维失错。或须披阅。难可校寻。令丽正殿写四库书。各于本库每部为目录。其有与四库书名目不类者。依刘歆七略。排为七志。其经史子集。及人文集。以时代为先后。以品秩为次第。其三教珠英。既有缺落。宜依旧目。随文修补。
十九年冬。车驾发京师。集贤院四库书。总八万九千卷。经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卷。史库二万六千八百二十卷。子库二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库一万七千九百六十卷。其中杂有梁陈齐周。及隋代古书。贞观。永徽。麟德。干封。总章。咸亨年。奉诏缮写。
二十四年十月。车驾从东都还京。有敕。百司从官。皆令减省集贤书籍。三分留一。贮在东都。至天宝三载六月。四库更造见在库书目。经库七千七百七十六卷。史库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九卷。子库一万六千二百八十七卷。集库一万五千七百二十卷。从三载至十四载。库续写又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三卷。
天宝三载七月。敕先王令范。莫越于唐虞。上古遗书。并称于训诰。虽百篇奥义。前代或亡。而六体奇文。旧规尤在。其尚书应古体文字。并依今字缮写施行。其旧本仍藏书府。
其载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宜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教习。学校之中。倍加传授。州县官长。明申劝课焉。
十一载十月。敕秘书省检覆四库书。与集贤院计会填写。
贞元七年十二月。秘书监包佶奏。开元礼所与月令相涉者。请选通儒详定。从之。
开成元年七月。分察使奏。秘书省四库。见在新旧书籍。共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并无文案。及新写文书。自今已后。所填补旧书。及别写新书。并随日校勘。并勒创立文案。别置纳历。随月申台。并外察使每岁末。计课申数。具状闻奏。从之。
大中三年正月。秘书省据御史台牒。准开成元年七月敕。应写书及校勘书籍。至岁末闻奏者。令勒楷书等。从今年正月后。应写书四百一十七卷。
四年二月。集贤院奏。大中三年正月一日以后。至年终。写完贮库。及填缺书籍三百六十五卷。计用小麻纸一万一千七百七张。
五年正月。秘书省牒报御史台。从今年正月已后。当司应校勘书四百五十二卷。
  书法
太宗尝于晋史右军传后论之曰。锺书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古而不今。字长而逾制。献之虽有异风。殊俗新巧。疏瘦如凌冬之枯树。虽槎而无屈伸。拘束若严家之饿隶。惟羇羸而不放纵。萧子云无丈夫之气。行行如萦春蚓。步步如绾秋蛇。卧王蒙于纸中。坐徐姬于笔下。以兹播美。岂滥名耶。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尖若断而复连。凤翥龙蟠。势若曲而还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务力追。此人而已。
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治御府古今工书锺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至十年。太宗尝谓侍中魏征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与论书。征云。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命侍读。尝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初购求人间书。凡真行二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草二千纸。装为八十卷。每听政之暇。则临看之。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异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惰。不能专精耳。朕少时为公子。频遭阵敌。义旗之始。乃平寇乱。执金鼓必自指挥。观其阵即知强弱。每取我强对其强。以我弱对其弱。敌犯我弱。追奔不踰百数十步。我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而反击之。无不大溃。多用此制胜。思得其理深也。我今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然我知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初置宏文馆。选贵臣子弟有性识者为学生。内出书命之令学。又人间有善书。追征入官。十数年间。海内从风。至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已上。赐宴于元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群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