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防各路。喀什噶尔之八卡伦,道通霍罕,筑土堡三座,增建兵房。叶尔羌所属卡伦,通克什米尔外夷要隘,英吉萨尔通布鲁特要隘,各修土堡驻兵。于乌克苏、乌什二处,各驻八旗兵一千三百人。于喀什噶尔驻绿营兵三千人,为前锋,兼守边卡。英吉萨尔驻马队五百人,绿营兵千人,为前后二城中权接应之师。巴尔楚克绿营兵三千人,筑堡屯守。和阗增足防兵五百人。所馀满、汉兵六千馀人,悉数驻叶尔羌,隶参赞大臣统辖,遇警援剿。其喀什噶尔、叶尔羌旧额回兵,仍挑补训练,以替防兵。十四年,以索伦、锡伯、察哈尔、额鲁特四处营兵,守卫伊犁沿边大小卡伦七十馀座,按期会哨,统兵将领,不得轻出邀功。
  咸丰二年,廷臣会议,以新疆南北路驻兵益多,数逾三万,频年由内地换防,殊苦烦费,乃于伊犁等处绿营兵内调拨换班,其不足者,就地募之。
  咸、同间,中原用兵,关外南北各城,边氛四起。同治二年,调察哈尔蒙兵,悉数由科布多赴乌鲁木齐屯守。五年,调乌里雅苏台蒙兵六千人赴伊犁。九年,调黑龙江兵二千人,察哈尔兵千人,马队二百馀人,驰赴乌城,并令喀尔喀各盟长,随时整顿蒙兵。十年,在乌梁海一带,安设台站,迤西亦一律设台,直抵塔尔巴哈台。十一年,因库尔喀喇乌苏等处,为晶河要地,招募勇丁,协同马队防守。调宣化、古北口营兵,分赴乌城。十二年,调大同、宣化兵千人,赴防塔尔巴哈台。十三年,以塔城为西路防务扼要之区,调伊犁迤北之察哈尔兵二千人,及蒙古兵益之。寻命左宗棠由关、陇西征,天山内外,次第戡平,而俄罗斯亦归我伊犁。
  光绪三年,左宗棠于伊犁增筑砲台,多驻劲旅。刘锦棠就关外营勇之精壮者,编为制兵,改行饷为坐粮,参用屯田之法,以足军实。张曜更定新疆营制三事:一、增骑兵,佐步兵之不逮;一、重火器,减养兵之费,为购器之资;一、设游击之师,驻南北路之间,预防俄患。六年,恭鏜因乌鲁木齐之巩宁城,接壤精河,旁达乌城间道,而旧城已圮,乃于迪化城外高原,别建新城,以驻防兵,而资控扼。十二年,刘锦棠以巴里坤满营归并古城,伊犁共驻马步防军二十八营,酌裁新募之勇,编留精壮,为马队九旗,步队十三旗,自伊犁至大河沿及精河以东,分路驻防。十四年,额尔庆额因塔尔巴哈台驻防汉队,久役思归,就甘肃额兵,及察哈尔部内,选二千六百人调防。十五年,复于塔城增募防兵,凡步队三营,马队四旗,弁勇二千人。十六年,以伊犁满洲营,经兵乱后,额数久虚,酌量挑补,定为二千人,再挑留锡伯、新满洲千人,以备不足。伊犁汉队改立标营,凡步队一营,马队二营,格林砲队一哨。惠远城北关设砲队一哨,定远城设马队三旗。十七年,杨昌濬因塔城境内,汉、蒙、回、哈杂居,东接乌梁海,西接伊犁,地既险要,路复分歧,共增将弁三十一员,步队三旗,马队四旗,以备巡防弹压。十九年,以总兵官驻防绥定,统汉队三千人,策应四境,若广仁城、果子沟、三台、瞻德城、三道河、霍尔果斯、拱宸城、宁远城,以马步砲队分防。三十一年,潘效苏因新疆兵费过重,改练土著,遣散客军。回缠民性各殊,以二三成攙入汉军训练,汉军则各营旗皆减为哨,节饷防边,始能兼顾。
  宣统二年,札拉丰阿因塔尔巴哈台屏蔽西北,以原有马步砲队,及左右旗蒙、满队,悉改新式操法。时中朝方议减饷裁兵,未遑远略。俄罗斯正经营东陲,遂暂安无事云。
  西藏初设驻藏大臣,而番众仍统属于喇嘛。当崇德七年,达赖、班禅与厄鲁特同时入贡。顺治、康熙间,朝请不绝。康熙之季,准噶尔侵藏,由西宁进兵平之。
  雍正五年,弭噶隆之争,以颇罗鼐有定乱功,进封郡王。十年,留云南兵于察木多,以防番众。
  乾隆十五年,除颇罗鼐王爵,始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参互制之。其西南之廓尔喀,时窥藏境,中朝以兵力佐之,收复巴勒布所侵占藏地,增设塘汛守兵十三处,以寨落之多寡为衡,前藏增唐古特兵八百人,后藏增四百人。五十四年,始于前后藏各设番兵千人。其通内地之定日、江孜二处要隘,各设番兵五百人,就近选补。设戴琫三人,以二人驻后藏,一人驻定日。增江孜戴琫一人。前藏番兵隶驻防游击,后藏番兵隶驻防都司。令四川督臣以头等将备为驻藏之选,统以大臣。其驻藏之兵,令驻藏大臣亲为校阅。嗣因定日、江孜为各部落来藏必经之路,各增防汛,设守备等官。打箭炉之外,择地设游击等官。五十八年,和琳等会勘后藏边界及鄂博情形,江孜番、汉兵已敷防守,惟定日地方辽阔,为聂拉木、宗喀、绒辖三处总汇之区,其捷径如辖尔多、古利噶等处,均为要隘,增设番兵,统以戴琫,修寨落以备栖止,立鄂博以守界画。
  道光二年,惩治聂拉木、绒辖各营官私释喇嘛之罪,别遣番兵补营兵之额。二十一年,令番兵习弓矢者,改习鸟枪。二十二年,令后藏大臣督率将弁教练堆葛尔本挖金番民武技。
  咸丰五年,以廓尔喀不靖,驻防兵单,令喇嘛等联络防范,调前藏僧俗土兵二千人赴策垫地方防范。
  同治四年,驻藏大臣满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