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品都事、检校,从七品照磨、管勾。从八品理问所,正理问,正四品副理问,正五品,知事,从八品寻改知事为提控案牍。省注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俱为承宣布政使司,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秩正二品,左、右参政,从二品,改左、右司为经历司。十三年改布政使,正三品,参政,从三品。十四年,增置左、右参议,正四品。寻增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十五年,置云南布政司。二十二年,定秩从二品。建文中,升正二品,裁一人。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以北平布政司为北京。五年,置交阯布政司。十一年,置贵州布政司。止设使一人,馀官如各布政司。宣德三年,罢交址布政司,除两京外,定为十三布政司。初置籓司,与六部均重。布政使入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每出为布政使。宣德、正统间犹然,自后无之。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人,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无定员。正五品。详见诸道。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照磨所,照磨一人,正九品检校一人。从九品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其吏治。大者暨都、布二司会议,告抚、按,以听于部、院。凡朝觐庆吊之礼,具如布政司。副使、佥事,分道巡察,其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各专事置,并分员巡备京畿。
  明初,置提刑按察司。吴元年,置各道按察司,设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十三年,改使秩正四品,寻罢。十四年复置,并置各道按察分司。十五年,又置天下府州县按察分司。以儒士王存中等五百三十一人为试佥事,人按二县。凡官吏贤否、军民利病,皆得廉问纠举。十六年,尽罢试佥事,改按察使为从三品,副使二人,从四品,佥事从五品,多寡从其分道之数。二十二年,复定按察使为正三品。二十九年,改置按察分司为四十一道。直隶六:曰淮西道,曰淮东道,曰苏松道,曰建安徽宁道,曰常镇道,曰京畿道。浙江二:曰浙东道,曰浙西道,四川三:曰川东道,曰川西道,曰黔南道。山东三:曰济南道、曰海右道,曰辽海东宁道。河南二:曰河南道,曰河北道。北平二:曰燕南道,曰燕北道。陕西五:曰关内道,曰关南道,曰河西道,曰陇右道,曰西宁道。山西三:曰冀宁道,曰冀北道,曰河东道。江西三:曰岭北道,曰两江道,曰湖东道,广东三:曰岭南道,曰海南道,曰海北道。广西三:曰桂林苍梧道,曰左江道,曰右江道。福建二:曰建宁道,曰福宁道。湖广四:曰武昌道,曰荆南道,曰湖南道,曰湖北道。三十年,始置云南按察司。先是,命布政司兼理。建文时,改为十三道肃政按察司。成祖初,复旧。永乐五年,置交阯按察司,又增设各按察司佥事。因督军卫屯粮,增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广、河南、云南、四川各一人,陕西、福建、山东、山西各二人。此增设监司之始。十二年,置贵州按察司。宣德五年革交阯按察司。除两京不设,共十三按察司。正统三年,增设理仓副使、佥事,又设佥事与布政司参议各一员于甘肃,监收仓粮。八年,增设佥事,专理屯田。景泰二年,增巡河佥事。自后,各省因事添设,或置或罢,不可胜纪。今总布、按二司所分诸道详左。
  布政司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督粮道,十三布政司各一员,俱驻省城。督册道,江西、陕西等间设。分守道:浙江杭嘉湖道,宁绍台道,金衢严道,温处道。俱驻省江西南瑞道,驻省湖东道,驻广信湖西道,驻临江饶南九江道,驻九江赣南道。驻南安山东济南道,东兗道,海右道。俱驻省山西冀宁道,驻省河东道,驻蒲州冀北道,驻大同冀南道。驻汾州陕西关内道,驻省关西道,驻凤翔西宁道,驻凉州关南道,驻兴安,河西道,驻庆阳陇右道。驻巩昌河南大梁道,驻省河南道,驻河南汝南道,驻南阳河北道。驻怀庆湖广武昌道,下荆南道,驻郧阳上荆南道,兼兵备,驻澧州。荆西道,兼兵备,驻安陆。上湖南道,下湖南道,上江防道,或驻荆州、岳州。下江防道。福建兴泉道,驻泉州福宁道,驻兴化漳南道,驻漳州建南道,驻延平汀漳道。驻上杭县广东岭东道,驻潮州岭西道,驻高州罗定道,兼兵备,驻罗定州。岭北道,岭南道。驻南雄四川川西道,川北道,驻保宁上下川东道,驻涪州上川南道,雅州、嘉定二署。下川南道,叙州、泸州署广西桂平道,驻省苍梧道,驻梧州左江道,驻浔州右江道,驻柳州贵州安平道,贵宁道,驻省新镇道,驻平越思仁道,驻思南云南临安道,腾冲道,澜沧道。以上或参政,或参议
  按察司副使、佥事分司诸道。提督学道,清军道,驿传道,十三布政司俱各一员,惟湖广提学二员,浙江、山西、陕西、福建、广西、贵州清军兼驿传,江西右布政使清军。
  分巡道:浙江杭严道,宁绍道,嘉湖道,金衢道。江西饶南九江道,驻饶州湖西道,驻吉安南昌道,湖东道,岭北道。山东兗州道,驻沂州济宁道,青州海防道,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