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水出焉,流入远安县界。又南有粉水,亦曰彭水,又有筑水,俱流入谷城县,注汉。西南有板桥山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南之博磨坪。
  竹山府西南。元属房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房县。十三年五月复置,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来属。东有方城山。西有筑山,筑水出焉,流入房县界。又有上庸山,上庸水所出,南合孔阳水,下流入汉。又南有堵水,源出陕西平利县界,东流入汉。西北有黄茅关、吉阳关二巡检司。
  竹溪府西南。本竹山县之尹店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县,而移巡检司於县东之县河镇,寻又迁巡检司於白土关。南有竹溪河。
  上津府西北。洪武初置,属襄阳府。十年五月省入郧阳。十三年五月复置,仍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来属。西有十八盘山,又有吉水,西南流入汉,俗谓之夹河。南有江口镇巡检司。
  郧西府西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郧县之南门保置。南有汉江,自陕西白河县流入,下流至汉阳县入於江。
  保康府东南。弘治十年十一月以房县之潭头坪置。北有粉水,东南有常平堡,嘉靖十九年移南漳县之七里头巡检司於此。
  长沙府元天临路,属湖南道宣慰司。太祖甲辰年为潭州府。洪武五年六月更名长沙。领州一,县十一。东北距布政司八百八十里。
  长沙倚。治西北。洪武三年四月建潭王府,二十三年除。永乐元年,谷王府自北直宣府迁於此,十五年除。二十二年建襄王府,正统元年迁於襄阳。天顺元年三月建吉王府。县旧治城外,洪武初,徙城中。十八年复徙北门外。万历二十四年徙朝宗门内。西有湘水,源出广西兴安县,流入境,合潇水、烝水北流,环府城,东北出至湘阴县,达青草湖,注洞庭湖,行二千五百余里。北有浏阳水,西流入湘,谓之浏口。又有麻溪,流入湘水,曰麻溪口。又西北有乔口巡检司,乔江与澬江合流处。
  善化倚。治东南。旧治在城外,洪武四年徙於城中。十年五月省入长沙县。十三年五月复置,治在南门外。成化十八年仍徙城中。西南有岳麓山,湘江绕其东麓。又有靳江,流入湘江。西有橘洲,在湘江中。南有暮云市巡检司。
  湘阴府北。元湘阴州。洪武初降为县。北有黄陵山。西有湘水,北达青草湖,谓之湘口。湖在县北,与洞庭连,亦曰重湖。南有哀江。又北有汨罗江,汨水自平江县流入,分流为罗水,会於屈潭,西流注湘,谓之汨罗口。西北有营田巡检司。
  湘潭府西南。元湘潭州。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东有昭山,下有昭潭。西有湘水,西南有涓水流入焉。南有下滠市巡检司。
  浏阳府东。元浏阳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北有道吾山。东北有大光山。又有大围山,浏水出焉,经县南,入长沙县界,曰浏阳水。东南有渠城界、梅子园二巡检司。又有翟家寨巡检司,后废。
  醴陵府东南。元醴陵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南有渌水,亦曰漉水,西北注於湘水,有渌口巡检司。
  宁乡府西。西有大沩山。北有澬江,源出绥宁县,经此入沅江县界,注洞庭。
  益阳府西北。元益阳州。洪武初降为县。西南有澬江,亦曰益水。东有乔江,澬江之分流也,下流复合於澬江。
  湘乡府西南。元湘乡州。太祖甲辰年降为县。西有龙山,涟水出焉,经县东南,下流入於湘水。又西有湄水,南有丰溪水,俱入於涟水。西南有武障市巡检司。又有永丰市、虞磨市二巡检司,后废。
  攸府南少东。元攸州。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南有司空山。东有攸水,自江西安福县流入,东南有洣水流合焉,下流至衡山县,入於湘水。南有凤岭巡检司,后废。
  安化府西。东有浮泥山,有大峰山。西北有辰山,西有澬江。又南有善溪,自武陵县流注於澬江。
  茶陵州元直隶湖南道。太祖甲辰年降为县。成化十八年十月复为州。西有云阳山。西北有洣水,自酃县流入。又东南有茶水,源出江西永新县之景阳山,西流来合焉,北入攸县之攸水。东有视渡口巡检司。北距府四百五十里。
  常德府元常德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领县四。东北距布政司一千零五十里。
  武陵倚。弘治四年八月建荣王府。东南有善德山。南有沅水,又有朗水流入焉,谓之郎口。又东北有渐水,即鼎水也,自九溪卫流入。
  桃源府西。元桃源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有壶头山,接武陵、沅陵界。南有沅水,东有朗溪,西南有泥溪,俱流入焉。又西南有高都巡检司。又南有白马巡检司,本名苏溪,治县东后春村,寻徙,更名,后废。
  龙阳府东少南。元龙阳州。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旧治在东,今治景泰元年十二月所徙。东有军山。北有沅水,东北有鼎水流入焉,谓之鼎口,有鼎港口巡检司。又东南有赤沙湖,一名蠡湖。又西北有小江口巡检司。
  沅江府东南。元属龙阳州。洪武三年州废,来属。十年五月省入龙阳县。十三年五月复置。西南有沅水。又有澬水、澧水,并流入县境,至县东北入洞庭湖。
  衡州府元衡州路,属湖南道宣慰司。太祖甲辰年为府。领州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