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
  李璋《太原事迹记》十四卷
  张文规《吴兴杂录》七卷
  房千里《南方异物志》一卷
  孟琯《岭南异物志》一卷
  刘恂《岭表录异》三卷
  余知古《渚宫故事》十卷文宗时人。
  吴从政《襄沔记》三卷
  张氏《燕吴行役记》二卷宣宗时人,失名。
  韦宙《零陵录》一卷
  张密《庐山杂记》一卷
  张容《九江新旧录》三卷咸通人。
  莫休符《桂林风土记》三卷
  段公路《北户杂录》三卷文昌孙。
  林谞《闽中记》十卷
  裴矩又撰《西域图记》三卷
  顾愔《新罗国记》一卷大历中,归崇敬使新罗,愔为从事。
  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
  戴斗《诸蕃记》一卷
  达奚通《海南诸蕃行记》一卷
  袁滋《云南记》五卷
  李繁《北荒君长录》三卷
  高少逸《四夷朝贡录》十卷
  吕述《黠戛斯朝贡图传》一卷字脩业,会昌秘书少监,商州刺史。
  樊绰《蛮书》十卷咸通岭南西道节度使蔡袭从事。
  窦滂《云南别录》一卷
  《云南行记》一卷
  徐云虔《南诏录》三卷乾符中人。
  右地理类六十三家,一百六部,一千二百九十二卷。失姓名三十一家,李播以下不著录五十三家,九百八十九卷。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
  丙部子录,其类十七:一曰儒家类,二曰道家类,三曰法家类,四曰名家类 ,五曰墨家类,六曰纵横家类,七曰杂家类,八曰农家类,九曰小说类,十曰天文类,十一曰历算类,十二曰兵书类,十三曰五行类,十四曰杂艺术类,十五曰类书类,十六曰明堂经脉类,十七曰医术类。凡著录六百九家,九百六十七部,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二卷;不著录五百七家,五千六百一十五卷。
  《晏子春秋》七卷晏婴。
  《曾子》二卷曾参。
  《子思子》七卷孔亻及。
  《公孙尼子》一卷
  赵岐注《孟子》十四卷孟轲。
  刘熙注《孟子》七卷
  郑玄注《孟子》七卷
  綦毋邃注《孟子》七卷
  《荀卿子》十二卷荀况。
  《董子》一卷董无心。
  《鲁连子》一卷鲁仲连。
  陆贾《新语》二卷
  贾谊《新书》十卷
  桓宽《盐铁论》十卷
  刘向《新序》三十卷
  又《说苑》三十卷
  《扬子法言》六卷扬雄。
  宋衷注《法言》十卷
  李轨注《法言》三卷
  陆绩注《扬子太玄经》十二卷
  虞翻注《太玄经》十四卷
  范望注《太玄经》十二卷
  宋仲孚注《太玄经》十二卷
  蔡文邵注《太玄经》十卷
  《桓子新论》十七卷桓谭。
  王符《潜夫论》十卷
  《仲长子昌言》十卷仲长统。
  荀悦《申鉴》五卷
  《魏子》三卷魏朗。
  魏文帝《典论》五卷
  《徐氏中论》六卷徐干。
  王粲《去伐论集》三卷
  王肃《政论》十卷
  《杜氏体论四卷杜恕。
  《顾子新论》五卷顾谭。
  文礼《通语》十卷殷兴续。
  诸葛亮《集诫》二卷
  陆景《典训》十卷
  《谯子法训》八卷
  又《五教》五卷谯周。
  王婴《古今通论》三卷
  《周生烈子》五卷
  《袁子正论》二十卷
  又《正书》二十五卷袁准。
  《孙氏成败志》三卷孙毓。
  夏侯湛《新论》十卷
  杨泉《物理论》十六卷
  又《太元经》十四卷刘缉注。
  华谭《新论》十卷
  虞喜《志林新书》二十卷
  又《后林新书》十卷
  《顾子义训》十卷顾夷。
  蔡洪《清化经》十卷
  干宝《正言》十卷
  又《立言》十卷
  蔡韶《闳论》二卷
  吕竦《要览》五卷
  周舍《正览》六卷
  刘徽《鲁史欹器图》一卷
  綦毋氏《诫林》三卷
  《颜氏家训》七卷颜之推。
  李穆叔《典言》四卷
  王滂《百里昌言》二卷
  《崔子至言》六卷崔灵童。
  卢辩《坟典》三十卷
  王劭《读书记》三十二卷
  王通《中说》五卷
  辛德源《正训》二十卷
  《太宗序志》一卷
  又《帝范》四卷贾行注。
  高宗《天训》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