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昭王母宣太后芈氏。
〔三〕正义客谓周聚曰,周君与秦交善,是聚之功也。与秦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周聚,今必得劝周君之罪也。以上至「四十五年」,是周客说周聚,令周君以应入秦,得交善而归也。
〔四〕正义令音力政反。秦欲攻周,周聚说秦曰,周,天子之国,虽有重器名宝,土地狭少,不足利秦国。王若攻之,乃有攻天子之声,而令天下以攻天于之声畏秦,使诸侯归于齐,秦兵空獘于周,则秦不王矣。是天下欲獘秦,故劝王攻周,令秦受天下獘,而令教命不行于诸侯矣。以上至「秦攻周」,是周聚说秦也。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还其行。〔一〕客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二〕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急见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秦王必重公。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齐重,则固有周聚〔三〕以收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四〕秦信周,发兵攻三晋。〔五〕
〔一〕正义以秦轻易周相,故相国于是反归周也。
〔二〕正义言秦之轻相国重相国,亦未可知。
〔三〕集解徐广曰:「一作『』,亦古之聚字。」
〔四〕正义按:周聚事齐而和于齐周,故得齐重。今相国又得秦重,是相国收秦,周聚收齐,周常不失大国之交也。
〔五〕正义三晋,韩、魏、赵也。以上至「五十八年」,是客说周相国,令报三国之情,得秦重也。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一〕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二〕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三〕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四〕攻西周。西周君奔秦,〔五〕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六〕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
〔一〕集解徐广曰:「阳城有负黍聚。」正义括地志云:「阳城,洛州县也。负黍亭在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故周邑。左传云『郑伐周负黍』是也。」今属韩国也。
〔二〕集解文颖曰:「关东为从,关西为横。」孟康曰:「南北为从,东西为横。」瓒曰:「以利合曰从,以威势相胁曰横。」正义按:诸说未允。关东地南北长,长为从,六国共居之。关西地东西广,广为横,秦独居之。
〔三〕正义西周以秦取韩阳城、负黍,恐惧,倍秦之约,共诸侯连从,领天下锐师,从洛州南出伊阙攻秦军,令不得通阳城。
〔四〕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也。」正义摎音纪虬反。
〔五〕正义谓西周武公。
〔六〕索隐秦昭王之五十二年。
周君、王赧卒,〔一〕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狐。〔二〕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西)周。〔三〕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四〕
〔一〕集解宋衷曰:「谥曰西周武公。」索隐非也。徐以西周武公是惠公之长子,此周君即西周武公也。盖此时武公与王赧皆卒,故连言也。正义刘伯庄云:「赧是惭耻之甚,轻微危弱,寄住东西,足为惭赧,故号之曰赧。」帝王世纪云:「名诞。虽居天子之位号,为诸侯之所役逼,与家人无异。名负责于民,无以得归,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其台曰逃责台。」
〔二〕集解徐广曰:「?音惮。?狐聚与阳人聚相近,在洛阳南百五十里梁、新城之闲。」索隐西周,盖武公之太子文公也。武公卒而立,为秦所迁。而东周亦不知其名号。战国策虽有周文君,亦不知灭时定当何主。盖周室衰微,略无纪录,故太史公虽考众书以卒其事,然二国代系甚不分明。正义括地志云:「汝州外古梁城即?狐聚也。阳人故城即阳人聚也,在汝州梁县西四十里,秦迁东周君地。梁亦古梁城也,在汝州梁县西南十五里。新城,今洛州伊阙县也。」按:?狐、阳人傍在三城之闲。
〔三〕集解徐广曰:「周比亡之时,凡七县,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正义括地志云:「故谷城在洛州河南县西北十八里苑中。河阴县城本汉平阴县,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五十里。十三州志云在平津大河之南也。魏文帝改曰河阴。」
〔四〕集解皇甫谧曰:「周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索隐既,尽也。日食尽曰既。言周祚尽灭,无主祭祀。正义按:王赧卒后,天下无主三十五年,七雄并争。至秦始皇立,天下一统,十五年,海内咸归于汉矣。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所谓「周公葬(我)〔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一〕。秦灭周。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二〕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三〕
〔一〕集解徐广曰:「一作『社』。」
〔二〕集解瓒曰:「汲冢古文谓卫将军文子为子南弥牟,其后有子南劲,朝于魏,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秦井六国,卫最为后,疑嘉是卫后,故氏子南而称君也。」正义括地志云:「周承休城一名梁雀坞,在汝州梁县东北二十六里。帝王世纪云『汉武帝元鼎四年,东巡河洛,思周德,乃封姬嘉三千户,地方三十里,为周子南君,以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