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一0〕故曰「知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一一〕
〔一〕正义此第十章名为乐化章第十,以化民,故次宾牟贾成第十也。其章中皆言乐陶化为善也。凡四段:一明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二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也;三明圣人制礼作乐之由也;四明圣人制礼作乐,天下服从。此初段,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恒故能化,化故在前也,引君子之言以张本也。斯须,俄顷也。失之者死,故俄顷不可去身者也。
〔二〕集解郑玄曰:「致犹深审也。乐由中出,故治心也。」
〔三〕集解王肃曰:「易,平易;直,正直;子谅,爱信也。」郑玄曰:「油,新生好貌。」
〔四〕集解郑玄曰:「若善心生则寡于利欲,寡于利欲则乐矣。志明行成,不言而见信,如天也;不怒而见畏,如神也。」
〔五〕正义结所由也。有威信,由于深审乐以结心之故。
〔六〕正义前明乐治心,今明礼检迹。若深审于礼以治身,则庄敬也。郑玄云「礼自外作,故治身也。」
〔七〕集解郑玄曰:「礼自外作,故治身也。」正义既身庄敬俨然,人望而畏之,是威严也。治内难见,发明乐句多;治外易观,发明礼句少,而又结也。
〔八〕集解郑玄曰:「谓利欲生也。」
〔九〕集解郑玄曰:「易,轻易也。」
〔一0〕集解郑玄曰:「德辉,颜色润泽也。理,容貌进止也。」孙炎曰:「德辉,明惠也。理,言行也。」
〔一一〕正义错,七故反。引旧证民莫不承听,莫不承顺也。圣王有能详审极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于天下,天下悉从,无难为之事也。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一〕故礼主其谦,〔二〕乐主其盈。〔三〕礼谦而进,以进为文;〔四〕乐盈而反,以反为文。〔五〕礼谦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六〕故礼有报〔七〕而乐有反。〔八〕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九〕
〔一〕正义此乐化章第二段也。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既方明所失,故前更言其所发外内不同也。动亦感触。
〔二〕集解郑玄曰:「人所倦也。」王肃曰:「自谦损也。」索隐王肃曰:「自谦慎也。」
〔三〕集解郑玄曰:「人所欢也。」王肃曰:「充气志也。」
〔四〕集解郑玄曰:「进者谓自勉强也。文犹美也,善也。」王肃曰:「礼自减损,所以进德修业也。」
〔五〕集解郑玄曰:「反谓自抑止也。」王肃曰:「乐充气志而反本也。」
〔六〕集解郑玄曰:「放淫于声乐,不能止也。」
〔七〕集解孙炎曰:「报谓礼尚往来,以劝进之。」王肃曰:「礼自减损,而以进为报也。」
〔八〕集解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索隐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也。
〔九〕集解郑玄曰:「俱起立于中,不销不放。」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一〕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二〕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三〕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四〕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五〕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六〕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七〕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八〕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九〕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一0〕要其节奏,〔一一〕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一二〕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一〕正义此乐化章第三段也。明圣人所以制乐,由人乐于歌舞,故圣人制乐以和乐之,故云乐者乐也。但欢乐是人所贪,贪不能自止,故云人情也。
〔二〕集解郑玄曰:「人道,人之所为也。」
〔三〕集解郑玄曰:「不可过。」
〔四〕集解郑玄曰:「形,声音动静也。」
〔五〕集解郑玄曰:「文,篇辞也。息,销也。」
〔六〕集解郑玄曰:「曲直,歌之曲折;繁省廉肉,声之洪杀也。」
〔七〕集解郑玄曰:「方,道也。」
〔八〕集解郑玄曰:「审一,审其人声也。比物谓杂金革土匏之属以成文,五声八音克谐,相应和也。」
〔九〕正义前云先王制之声音,形于动静,故此证其事也。此是发于声音也。民听正声,得益盛德之美,志意得广大也。
〔一0〕集解郑玄曰:「缀,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一一〕集解郑玄曰:「要犹会也。」
〔一二〕集解郑玄曰:「纪,总要之名。」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一〕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矣。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一〕正义此乐化章第四段也。明乐唯圣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