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曰:貔,豹属,出貉国。
《尚书》曰:如虎如貔。
《礼记》曰: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毛诗》曰: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赞】晋郭璞貔赞曰:书称猛士,如虎如貔,貔盖豹属,亦曰执夷,白狐之云,自是而非。
◇熊
《说文》曰:熊兽似豕,山居冬蛰。
《本草经》曰:熊脂一名熊白,味甘,微温无毒,止风Φ。
《六韬》曰:文王囚桌铮散宜生得黄熊而献之於纣。
《周书》曰:成王时,不屠国献青熊。
《毛诗》曰: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诗义疏》曰:熊能攀缘上高树,见人则颠倒投地而下,冬入穴而蛰,始春而出。
《左传》曰:晋灵公使宰夫而熊蹯,不熟,杀之,钪钲危载以过朝。
又曰:郑子产聘于晋,晋侯有疾,韩宣子曰:寡君寝疾,於今三月,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黄熊入於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乎,韩子祀夏,晋侯有间。
《孟子》曰:生[○按生字衍。]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我所欲二者不兼,舍鱼取熊掌,义者我欲,生亦我欲,二者不得兼,舍生取义。
《史记》曰:赵简子病,不知人,五日寤,而曰:我之帝所,见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後有当道者,曰:帝令主君灭二卿,熊其祖也。
《汉书》曰:孝元帝冯昭仪,上幸虎圈斗兽,後宫皆坐,熊出圈,攀槛欲上殿,昭仪乃当熊而立,及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汝何故前当,昭仪对曰:夫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座,故身当之耳,帝嗟叹,以此倍敬重之。
《东观汉记》曰:安帝永初九年,永昌献象牙熊子。
建武故事曰:咸和七年,左右启以米饴熊,上曰:此无益而费於希且是恶兽,所不宜畜,使遣打杀,以肉赐左右直人。
《抱朴子》曰:玉策记称,熊寿五百,五百岁则能化。
《续搜神记》曰:晋升平中,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然深绝,内有数头熊子,须臾,有一大熊来入,瞪视此人,人谓必害己,良久,出藏得果栗,分与诸子,末後作一分,以著此人前,人饥久,於是冒死取啖之,既转相狎习,熊每旦觅食果还,辄分此人,此人赖以支命,後熊子大,其母一一负将出,子既尽,人分死坎中,穷无出路,熊母寻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之足,於是跳出,遂得无他。
《异苑》曰:邵陵高平黄秀,以元嘉三年入山,经月不还,其儿根生寻觅,不[○不字疑衍。]见秀蹲空树中,从头至腰,毛色如熊,问其何故,答曰:天谴如此,汝但自去,生哀恸而归,逾年,伐山人见形尽为熊矣。
又曰:熊兽藏於山穴,穴里不得见秽及复[○《太平御览》九百零八作伤。]残,则合[○御览作舍。]穴自死,人欲捕者,便令一人卧其藏内,馀伴执杖,隐在崖侧,熊辄共舆出人,不使伤挞,傍人仍将骋其矛。又有居大树孔中,东土呼熊为子路,以物击树,云子路可起,於是便下,不呼则不动也。
【启】梁刘孝威谢熊白启,窃以馆有射熊之名,台无走狗之号,上林绝胡人之搏,禁地无张京之犯,而突出羽川,来攀御槛,光逾厚璧,殆惑朱公之价,色丽烛银,将堪穆王之宝。
◇鹿
《尔雅》曰:鹿牡福其子は,其迹速,绝有力{鹿弁},肩。
《毛诗》曰:野有死鹿。
又曰:鹿鸣,宴嘉宾也,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国语》曰: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鹿。
《穆天子传》曰:天子赐曹奴之人,黄金之鹿。
又曰:天子射鹿于林中。
《韩子》曰:夫马似鹿者千金。
《史记》曰: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或言马以阿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言鹿者以法。
又曰:高祖诏捕蒯通至,问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狗固吠非其主。
《东方朔传》曰:武帝时,有杀上林鹿者,下有司收杀之,朔时在旁曰:是故当死者三,陛下以鹿杀人,一当死,天下闻陛下重鹿贱人,二当死,匈奴有急,须鹿触之,三当死。
《列仙传》曰:苏抻胫诙俱戏猎,常骑鹿,鹿形如常鹿,遇菥之处,皆能超越,众儿问曰:何得此鹿骑而异常鹿耶,答曰:龙也。
谢承《後汉书》曰: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辎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弘果为太尉。
范晔《後汉书》曰:云南县有神鹿,两头,能食毒草,[华阳国志云,此鹿出云南雄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