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曰:巫马子问《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墨子》曰:鬼神明於圣人,犹聪明耳目之与聋盲也,若夏后开使飞廉折金於山,以铸鼎於昆吾,使翁难乙灼目若之龟,成曰:鼎成四足而方,不灼自成,不举自藏,不迁自行,乙又言繇曰: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而迁三国,此知必千年,无圣之智,岂能知哉。
《史记》曰:伊尹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於王道。
又曰: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死。
又曰:汉武时,汾阴巫锦,为民祠魏睢后土,得鼎,鼎大,异於众鼎,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山有黄云盖焉,有鹿过,上自射之,因以祭,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有司皆曰: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今鼎至甘泉,承休无疆,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於祖祢,藏于帝庭,以合明应,制曰:可。
《淮南子》曰:阖闾伐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鼎,[高府,大仓也,形九龙於鼎以为名,言大鼎也。]鞭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
《说苑》曰: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於是使人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成耶,何不雨之极也,言未已,天大雨,《东观汉记》曰:永平六年,庐江太守贡宝鼎。
《吴越春秋》曰:吴王阖闾,葬女於郭西昌门外,凿地为池,积土为山,文石为椁,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之。
南越书曰:熙安县山下,有神鼎,天清水澄则见鼎,刺史刘道锡,常使系其耳而牵之,耳脱而鼎潜,既而执纟引者莫不疾耳,盖尉他之鼎。
又曰:永城县江前有神鼎,圆数里,耳高五六丈,葛稚川云,赤松子陶金丹鼎。
《晋中兴书》曰:神鼎见,鼎者仁器也,能息能行,不灼而沸,不汲而盈,烟カ之气,自然所生也,乱则藏於深山,文明应运而至,故禹铸鼎以拟之,[事具祥瑞部鼎篇。]
【铭】後汉崔瑗窦大将军鼎铭曰:大禹铸鼎,象物百神,飨帝养贤,命锡宗臣,三距金铉,公德配焉,雉膏之灾,咸在择人,惟王建国,分之彝器,鼎为元宝,君臣享位,足胜其任,鬻保宝器,持盈若冲,满而不溢,黄耳不革,玉铉终吉,禹镂其鼎,汤刻其盘,纪功申戒,贻则後人。
後汉李尤鼎铭曰:五鼎大和,滋味集具,虽快其口,损之为务。
古鼎铭曰:王命尸臣,官此拘邑,赐尔和鸾,黼黻周弋,尸臣拜手,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後汉崔る仲山父鼎铭曰: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有福,足胜其任,公饣束乃珍,於高思危,在满戒溢,可以永年,天之大律。
梁周舍鼎铭曰:天下宁康,异方同轨,九牧作贡,百司咸理,范金铸器,戒镇阶所,波圆月镜,传之无已。
◇钅仓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铜龙头钅仓。
笑林曰: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铜钅仓,误出熨,便大惊惋,语其儿曰:异事,火未至,钅仓已被烧失脚。
【诗】梁吴筠以服散钅仓赠殷钧诗曰:玉铉布交文,金丹焕仙说,九沸翻成缓,七转良为切,执以代疏麻,长贻故人别。
◇钵
浮图澄传曰:澄以钵盛水,烧香咒之,须臾,钵中生青莲华。
西域传曰:诸国志曰:佛钵在乾对焦,青玉也,受三斗许,彼国宝之,供养原终日花香不满,则如言也,原一把满,亦随言也。
交州杂事曰:太康四年,刺史陶璜,表送临邑王花然[○《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九作范熊,此讹。]所献银钵一口,水精钵一口。
支僧载外国事曰:佛钵在大月氏国,一名佛律婆越国,是天子之都也,起浮图,浮图高四丈,七层,四壁里有金银佛像,像悉如人高,钵处中央,在第二层上,作金络络钵,钅巢悬钵,钵是石也,其色青。
又曰:摩竭提国,在迦维越之南,相去四十由旬,贝多树去摩竭提三十里,一名毗波梨,佛唯在此一树下坐,满六年,长者女以金钵盛牛乳糜上佛,佛得乳糜,往尼连禅河浴,浴竟,於水边啖糜,啖糜竟,掷钵水中,逆流可百步许,然後钵复流河中,架梨那龙王接取钵,在宫中供养。
法显记曰:弗楼沙国,有佛钵,昔月氏王大兴众,来伐此国,欲取佛钵,既服此国已,月氏王笃信佛法,欲持钵去去,乃校饰大象,置钵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进,更作四轮车载钵,八象共牵,复不能进,王知与钵无缘,深自愧叹,即於此处起塔,及僧伽蓝。
【启】齐王融谢安陆王赐银钵启曰:素人之贵,有访仙经,镌刻可奇,见符神鼎,撤膳器於珍羞之席,降宝玩於箪瓢之门。
梁刘孝仪谢鄱阳王赐银钵启曰:珍穷货贡,制极范金,用贵宝樽,文包龙鼎,雕镂海籍,图载山经,阅众灵於器中,弄神奸於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