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用,则鼓每一击,搏拊再击,以为应和之节。

  塞塔尔

  塞塔尔,回乐也。木槽通柄,槽如茄形,面平下圆,冒以革,柄面平,背圆,两侧有八轴丝弦二,双钢弦一,单钢弦六,应丝弦以取声。

  达卜

  达卜,回乐也。木腔,冒以革,以手指击之。

  那噶喇

  那噶喇,回乐也。状类行鼓,铁匡,上大下小,冒以革,以二木杖击之。

  

  牵所以起乐,上阔下小,状如方斗。三面正中,各设圆鼓以受击,一面开圆孔以出音。椎用绿漆入楞,投椎其中,撞之。其一面有孔者,殆如琴瑟底之有孔以取声,非便于纳手其中也。

  

  ,所以止乐,状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龃龉,通体有红黑斑纹,趺以金漆,旁施两耳以置E,E以竹为之。击法,先三击首而后戛其背。

  拍板

  拍板,坚木为之,六片,联以黄绒r,左右各三片,合击之以为乐节。

  拍

  拍,紫檀板四片,以弦合三片为一束,束其二,以一片拍之,下一片略厚,用以节乐。古本用节,晋、魏间有宋纤者,善击节,以木拍代之,拍始此。

  番部拍

  番部拍,紫檀板三片,以二片为一束,执一片拍之。拍小于拍板,番部拍又小于庆隆舞拍,其用则同。

  画角

  画角,木质空心,腹广端锐,设木哨,入角口吹之。

  胡笳

  胡笳,本角音,上下用角,即古角之遗制也。

  巴拉满

  巴拉满,回乐也。状类头管,以木为之。本小末大,饰以金,木管上口安芦哨,应笛声。

  v篥

  v篥,喀尔喀乐,即唐芦管也,惟多金口耳。

  清稗类钞

  戏剧类

  今剧之始

  六朝以还,歌舞日盛,然与今剧为不类。自唐有梨园之设,开元朝分太常、俗乐,以左右教坊典之,乃为今剧之鼻祖。伶人祀先,明皇是称,固其宜也。惟唐人以绝句入歌,朝有佳作,夕被管弦,昌龄画壁旗亭,「黄河远上」一曲,遂成千古。其事简易,去今调远甚。盖院本始于金、元,唱者在内,演者在外,与日本之演旧戏者相仿。今开幕之跳加官,即其遗意。金、元以后,曲调大兴,按谱填词,引声合节,乃为昆曲之所自出。今剧由昆曲而变,则即谓始自金、元可也。

  戏之劣处,无情无理,其最可笑者,如痛必倒仰,怒必吹须,富必撑r,穷必散发,杀人必午时三刻,入梦必三更三点,不马而鞭,类御风之列子;无门故掩,直画地之秦人。举动若狂,情词并拙,此犹可云示意于人也。至于手不执圭,障袖若琵琶之遮面;人孰我问,登台如小鸟之呼名。王曰孤王,寡人绝对;父曰为父,王季多逢。而且汉相秦丞,有匈奴大人之号; 「 下有必称上官为大人。」 齐兵魏卒,得满洲壮士之称. 「 凡扮胡人,必红顶花翎,称其卒伍曰巴固鲁。」 包孝肃以文正为名,贾半闲以平章作字。将军衷甲,必右袒以搴旗; 「 袍带戏往往曳一袖于背,庙堂坛坫恐万无此式。」 美女捧心,却当门以掩袖。 「 且两袖恒交掩于腹下。」 种种乖谬,思之哑然。大抵今剧之兴,本由乡鄙,山歌樵唱,偶借事以传讴;妇解孺知,本无心于考古。故剧词自为一类,过雅转觉不伦;本事全出稗官,正史绝无所采。或用平话之称谓,或遵昆曲之排场,积久相沿,遂成定例矣。

  戏剧之变迁

  国初最尚昆剧,嘉庆时犹然。后乃盛行弋腔,即俗呼高腔一曰高调者。其于昆曲,仍其词句,变其音节耳。京师内城尤尚之,谓之得胜歌。相传国初出征凯旋,军士于马上歌之以代凯歌,故于请清兵等剧,尤喜演之。道光末,忽盛行皮黄腔,其声较之弋腔为高而急,词语鄙俚,无复昆弋之雅。初唱者,名正宫调,声尚高亢。同治时,又变为二六板,则繁音促节矣。光绪初,忽尚秦腔,其声至急而繁,有如悲泣,闻者生哀,然有戏癖者皆好之,竟难以口舌争也。昆弋诸腔,已无演者,即偶演,亦听者寥寥矣。

  欧人研究我国戏剧

  晚近以来,欧人于我国之戏剧,颇为研究,英人博士瓦儿特,德人哥沙尔、那洼撒皆是也。

  瓦儿特着一书,曰《中国戏曲》,分四期,曰唐,曰宋,曰金元,曰明,并就《琵琶记》及其它戏剧之长短略评之。

  哥沙尔着一书,曰《中国戏曲及演剧》,分八章,一中国国民精神与其戏曲,二中国之舞台徘优及作剧家,三中国之剧诗,四戏剧之种类,五人情剧及悲剧,六宗教剧,七性格喜剧与脚色喜剧,八中国之近世剧。

  那洼撒着一书,曰《中国及中国人》,虽非戏剧专门之作,惟其中一章,有就我国戏剧各种方面加以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