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行》
  【韩非子】
  《杨权篇》:若天若地,是谓累解。天地,高厚不可测者也。君用意如天地,则上因下考之,累可解也。若地若天,孰疏孰亲?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无疏无亲也。能象天地,是谓圣人,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慎子】
  《威德篇》:圣人有德,不忧人之危也,圣人虽不忧人危也。百姓准上而比于下,其必取己安焉,,则圣人无事矣。故圣人处上能无害人,不能使之无己害也,则百姓除其害矣。圣人之有天下也,受之也,非敢取之也;百姓之于圣人也,养之也,非使圣人养己也。则圣人无事。
  【国语】
  范蠡曰:死生因天地之刑。注:死,杀也。刑,法也。杀生必因天地四时之法,推亡固存是也。天因人,因人善恶而福祸之。圣人因天,天垂象圣人则之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形,见也。见其凶之象圣人因而成之。因吉凶以诛赏
  【史记】
  《天官书》:三光者,而圣人统理之。《屈平传》: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与世推移。《商君传》:甘龙曰:圣人不易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圣人因民而教,不劳而伐功。圣人制礼节欲,取于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地。
  【西汉书】
  《刑法志》:圣人躬明哲之性,必通天地之心。圣人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律历志》:乐歌咏五常之言,应人伦,原情性,感之以乐,莫不同乎一。唯圣人能同天下之意,故帝舜欲闻之也。《礼乐志》圣人象天地制礼乐。《贾谊传》:圣人有金城。《董仲舒策》:圣人莫不以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命者天之令,命非圣人不行,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韩安国传》:王恢曰:圣人因于时。高帝尝围于平城,及反位而无忿怒之言。圣人以天下为度,不以己私伤天下之功。师古曰:言当随天下人心,而宽大其度量也。《司马迁传》:圣人不巧,时变是守。《伍被传》:圣人万举万全。《翼奉传》:天地设位,垂日月,布星辰,分阴阳,定四时,列五行,以神圣人,名之曰道。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贡禹传》:天生圣人,盖为万民。
  【春秋繁露】
  《威德所生篇》:我虽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其心以求其当,然后发庆赏以立其德;虽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其心以求其政,然后发刑罚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谓之天德,行天德者谓之圣人。《立元神篇》: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强;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圣人所以强者,非一贤之德也。故天道务盛其精,圣人务众其贤盛其精而壹其阳,众其贤而壹其心,壹其阳,然后可以致其神;同其心,然后可以致其功。是以建治之术,贵得贤而同心。为人君者,其要贵神,神者,不可得而视也,不可得而职也。是故视而不见其形,听而不闻其声。声之不闻,故莫得其响;不见其形,故莫得其影。莫得其影,则无以曲直也;莫得其响,则无以清浊也。无以曲直,则其功不可得而败;无以清浊,则其名不可得而度也。所谓不见其形者,非不见其进止之形也,言其所以进止不可得而见也;所谓不闻其声者,非不闻其号令之声也,言其所以号令不可得而闻也。不见不闻,是谓冥昏。能冥则明,能昏则彰,能冥能昏,是谓神。人君贵居冥而明其位,处阴而向阳,恶人见其情而欲知人之心。是故为人君者,执无源之虑,行无端之事,以不求夺,以不问问。吾以不求夺,则我利矣;彼以不出出,则彼费矣;吾以不问问,则我神矣;彼以不对对,则彼情矣。故终日问之,彼不知其所对;终日夺之,彼不知其所出。吾则以明而彼不知其所亡,故人臣居阳而为阴,人君居阴而为阳,阴道尚形而露情,阳道无端而贵神。
  【刘向说苑】
  圣人之于百姓,其犹赤子乎?
  【大戴礼】
  圣人智通大道,应变不穷,穆穆纯纯。哀公问何谓圣人?孔子曰:“圣人其事大,配乎天地,参乎日月。”
  【韩诗内传】
  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性为己至道,是民德也,未及于士也;行法而志坚,不以私欲害其所闻,是劲士也,未及于君子也;行法而志坚,好修其所闻以矫其情,言行多当,示安谕也,知虑多当,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也,下则开道不若已者,是笃厚君子,未及圣人也。若夫百王之法,若别白黑,应当世之变,若数三纲,行礼要节,若性四支,因化之功,若推四时,天下得序,群物安居,是圣人也。《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又曰:圣人养一性而御大气,持一命而节滋味,奄治天下,不遗其小,存其精神,以补其中,谓之志。《诗》曰:不竞不纟求,不刚不柔,言得中也。
  【杨子】
  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修身》圣人好己师。圣人耳不顺乎非,口不离乎善。圣人曰神。圣人用,天下检。观乎天地则见圣人。有德者好问圣人。并同上圣人文质者也。车服以彰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