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迈。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曰石介。介首执弟子礼师事之。石徂徕,介,字守道。居徂徕山,每叹后世师道不立,为《师说》以喻学者。曰:“古之学者,急于求师;后世乃以求师为耻,学者之大蔽也。师事明复,行则从升降,拜则执杖履,以待。孔给事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交。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侍左右。鲁人素高此二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
  【韵语阳秋】:王逢原以书上介甫,且以《南山》之诗求学于荆公。师资之礼已定,故逢原未死以前,荆公赠之诗曰:“木井豫章白日,只要匠石聊穿裁。”逢原既死之后,荆公思之曰:“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皆以师道自任也。然观逢原寄介甫诗云:“高门帘陛益巍巍,势利宁无淡薄讥。岂与跖徒争有道,盍思吾党自言归。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终见秉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则识度之远,又过荆公矣。又作荆公书皆称介甫,作诗皆称君,所谓行藏愿与君同道,只恐蹉跎我独羞。又云:“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所谓师资者,果如何耶?山谷尝避暑李氏园,题诗于壁云:“题诗未有惊人句,唤取谪仙苏二来。”秦少游言于东坡曰:“以先生为二,大似相薄。”则又甚于逢原称介甫矣。
  【李之彦东谷所见】:招师教子弟,正望其成人克绍,实非细事,不可忽也。中产之家,师席固不当需索;富贵之家,何待师席之需索。书院中,凡百自当如仪。每见富贵者,宁丰财多粟纳好宠姬,何尝肯隆礼厚币延好师席;宠姬办首饰则甚易,子弟买书册则甚难;兰房用度,必是周致;书院缺典,置之不问。气象如此,宜乎硕师去而庸师来。硕师有抱负,有见识,合则留,不合则去;庸师无学问以自持,惟佞谀而媚主。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复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及其长也,块然一物而已耳。
  【韩氵虎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后因集诸生论图纬,闻玄善,乃召见于楼上。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周益公杂志】:陈无己作《平甫文集后序》,以字称欧阳文忠公,至曾子固,则曰南丰先生。又曰:“先生之后陈师道。”呜呼!无已学于南丰,尊之宜矣。尊其师而轻其祖,何也?唐立夫曰:“四海欧永叔也,无已何尊焉。”至于得道之师,则不可以不别。
  【戴直鼠璞】《湘山野录》载,故旦乞入见,王沂公奏旦瞽废,乞送中书问求见之因。至堂,沂公与诸相具诸生礼列拜,旦长揖而坐。中书堂,宰相治事之地,表仪百辟者在是。外臣乞对,送中书引问,自有公礼,何暇讲师生之私敬。旦于都堂巍然受诸宰之拜而不辞,决无此理。
永乐大典
卷之九百二十二
卷之九百二十二
  二支师
  童子师
  【唐韩昌黎集】《师说》: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爱日斋聚钞】:眉山刘微之巨,教授郡城之西寿昌院,从游至百人。苏明允命东坡兄弟师之。时尚幼,微之赋鹭鸶诗,末云:“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坡从旁曰:“先生诗佳矣。窃疑断章无归宿,曷若雪片落蒹葭乎?”微之曰:“吾非若师也。”坡兄弟应制科,微之赠诗,有曰:“惊人事业传三馆,动地文章震九州。老夫欲别无它祝,只愿双封万户侯。”自是三苏名著天下,而微之竟不第。郡三公以遗逸举,不服,乡人但呼为孝廉。其卒也,范蜀公吊以诗曰:“案前曾立二贤良。今《颍滨集》中《送家安国诗》:“城西杜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自注:“微之先生门人,惟仆与子瞻兄复礼,与退翁兄皆仕耳。”正谓此。东坡云:“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予叹刘孝廉、张道士为童子师,有二苏者出焉。虽若没世隐约,氏名讫不泯。坡晚在海南作《众妙堂记》,谓梦见张道士如平昔。而直云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以其师也,则名之似过,或欲传其人故名。
  【宋史】《韩胄传》胄以势利盅士大夫之心,薛叔似、辛弃疾、陈谦,皆起废显用当时。固有困于久斥,损晚节以规荣进者矣。若陈自强,则以胄童子师,自选人不数年致位宰相。群小阿附,势滔薰灼。陈自强者,福州闽县人。字勉之。自以尝为韩胄童子师,欲见之无以自通。适僦居,主人出入胄家,为言于胄。一日召自强,比至,则从官毕集,胄设褥于堂,向自强再拜。次召从官同坐。胄徐曰:“陈先生老儒,汨没可念。”明日,从官皆荐其才。
  置五经师
  【东汉书】《明帝纪》:永平九年夏四月,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袁宏《汉纪》曰:永平中,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
  一字师
  【唐摭言】:李相读《春秋》,误以叔孙敕略,呼为敕晷。有小吏曰:“某缘师受,误呼文字。今闻相公呼为揣,方悟之耳。”公曰:“不然。因检释文,果敕略反。公大惭,号小吏为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