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元顺为太常少卿,以父忧去职,哭泣呕血,身自负土。时年二十五,便有白洌免丧抽去,不复更生,世人以为孝思所致。
《三国典略》曰:齐太常少卿袁聿修巡省河南诸州,兖州刺史邢邵与聿修故旧,常於省中盛呼聿修为清郎,至是遣送白绸为信,聿修不受,与邵书曰:“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表此心,不贻厚责。”邵亦欣然报书曰:“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丞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作清卿矣。”
《唐书》曰:冯定为太常少卿。文宗每听乐,鄙郑、卫声,诏奉常习开元中《霓裳羽衣舞》,以《□韶乐》和之。舞曲成,定总乐工阅於庭,定立於其间。文宗以其端凝若植,问其姓氏,翰林学士李珏对曰:“此冯定也。”文宗喜,问曰:“岂非能为古章句者耶?”乃召升阶,文宗自吟定《送客西江诗》。吟罢益喜,因锡禁中瑞锦,仍令大录所著古体诗以献。
太常丞
《六典》曰:太常丞二人,以五品上,秦有奉常丞,汉因之,比千石。魏、晋、宋,皆置一人。
《汉书》曰:韦弘为太常丞,职掌陵庙,烦剧多过,父贤敕令自免。弘怀嫌不去官,及贤疾笃,果坐庙事系狱。
《宋百官春秋》曰:太常丞视尚书郎,铜印、黄绶,一梁冠,品第七,掌举陵庙非法。
《陶氏家传》曰:覆之字孙宗,为太常丞。凡宗庙疑义,多所决定,时人为之语曰:“定礼决疑,问陶覆之。”
《陶氏职官要录》曰:晋、宋九卿丞,皆进贤一梁冠,介帻,皂衣,铜印,黄绶。齐、梁墨绶。
太常博士
《六典》曰:太常博士掌辨五礼之仪式,本先王之法制适变,随时而损益焉。凡大祭祀及有大礼,则与卿导赞其仪。凡王公已下拟谥,皆迹其功德而为之褒贬。
《通典》曰:博士,魏官也。魏文帝初置,晋因之,事掌引道乘舆。王公已下应追谥者,则博士议定之。
《晋中兴书》曰:博士之职,端委佩玉。朝之大典必于询度,当以正道,克厌人望,然後为可。
《唐书》曰:王彦威太原人,世儒家,少孤贫苦学,尤通三礼,无由自达。元和中游京师,求为太常散吏,部卿知其书生,补为检讨官。彦威於礼阁掇拾,自隋已来朝廷沿革,吉凶五礼,以类区分成三十卷,献之,号曰“元和新礼”,繇是知名。特授太常博士。
又曰:陆亘为太常博士。寺有礼生孟真,久於其事,凡吉凶大仪,官不能达,率访真,真亦赖是须姑息。元和七年,册皇太子,将撰仪注,真亦欲参预,亘笞之。由是,礼仪不专於胥吏。
《郭子》曰:张凭举孝廉,诣刘真长,还船,须臾,真长至,遣觅张孝廉,船同旅愕然。即同载,俱诣抚军刘前进,谓抚军曰:“今日为公得一士,太常博士之选。”既前,抚军与之言,咨嗟称善,乃曰:“张凭勃□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太祝
《六典》曰:太祝掌出纳神主於太庙之九室,而奉享荐丿僦仪。
《周礼》曰:太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牌砀O椋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郑司农曰:“顺祝,顺农年也;年祝,求永贞也;吉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灾兵也;瑞祝,逆时雨、宁风旱也;策祝,远罪疾也。”
《汉书□百官表》曰:太常属官,有太祝令、丞,景帝六年更名为祝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祝。
《东观汉记》曰:阴猛好学温良,称於儒林,以郎迁为太祝令。
《续汉书》曰:太祝令秩六百石,掌祠赞祝,近臣神巫主祝小祝。
协律郎
《六典》曰:协律郎掌知六律、六吕,以辨四时之风气,八风五音之节。
《汉书》曰:武帝时,李延年善新声,以为协律都尉。
《魏志》曰:武帝平荆州,得杜夔,知音识旧乐,故以为协律郎。
太庙令
《汉书□百官表》曰:太常属官有诸庙令、长、丞。
《续汉书》曰:高庙令一人,六百石;(主守宗庙,掌按行扫除。无丞。)世祖庙令一人。
《宋书》曰:太庙令一人,主守宗庙,案行洒扫众事,领斋郎二十四人。
《齐职仪》曰:周有守祧之官,掌先王庙令。
陵令
《六典》曰:陵令掌先帝山陵,率户守卫之事;丞为之贰。凡朔望、元正、冬至、寒食,皆修飨於诸陵。若桥陵,则日献羞焉。凡功臣、密戚请陪陵葬者听之,以文武分为左右而列。若父、祖陵陪子孙从葬者亦如之。
《周礼》曰: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汉书》曰:太常属官有诸陵令。元光二年,分诸陵邑属三辅。
又曰:司马相如为茂陵令。
《续汉书》曰:太常职掌先帝陵,每园令各一人,秩六百石。(掌守园陵,按行扫除。)丞及校长各一人。(校长主戒贼盗。)
《齐职仪》曰:周有墓大夫、冢人之职,掌先王之墓。
又曰:每陵令一人,品第七,秩四百石,铜印、墨绶、进贤一梁冠、绛朝服。
《唐书□官品志》曰:梁天监七年,又诏以为陵监之名,不出前诰;且宗庙宪章,既备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