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属韩,後属赵。秦、汉为上党郡。贞观中避讳,改为仪州,後又为箕州,复为辽。
《十道志》曰:和顺县,本汉沾县地,即讳阏与邑。
《史记》曰:秦昭襄三十八年,攻赵阏与。赵奢曰:“其道远险扼,譬如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乃使赵奢将,大破秦军,乃解阏与之围。
《汉书□高帝纪》曰:韩信破代相夏说於阏与。
《汉书》曰:沾县,属上党郡。有沾水出壶关。(沾音他兼反。)
沁州
《十道志》曰:沁州(千浸切,)阳城郡。本汉显断氐亍
《元和郡县志》曰:《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晋。战国时属韩。在秦为上党郡地。今州即汉上党之显妒舻亍
《汉志》曰:显叮属上党郡。王莽曰辖。
《晋地记》曰:显叮今名孤远,後代语讹耳。
《十道志》曰:绵上县,亦显断刂地。以县西有绵上地,因名之。旧属介休县,隋分置绵上焉。盖晋介子推之地。
隰州
《图经》曰:隰州,大宁郡。夏殷已前,其地与箕沁同。在周为晋之北鄙。
《元和郡县志》曰:《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为晋地。七国时属魏。秦为河东郡地。汉为蒲子县,属河东郡。
《国语》曰:骊姬谓晋献公曰:“蒲与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若子主蒲与屈,乃可以威民而惧戎。”(太子,申生也;二子,重耳、夷吾也。蒲:阳平,蒲子县。)
《郡国志》曰:以州前二里有泉,下湿,故取下湿之义为名。
《十道志》曰:永和县,本汉狐讠聂县也。(讠聂音之涉反。)
《汉志》曰:狐讠聂,属河东郡。
慈州
《元和郡县志》曰:慈州,文成郡。《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晋之屈邑,献公子夷吾所居也。秦并天下,即河东郡之北屈县。
《汉志》曰:北屈,王莽曰朕北。应劭曰:有南屈,故称北。瓒曰:《汲郡古文》“翟章救郑,次于南屈。”
《左传□僖二年》曰: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与虞以伐虢。(屈地生良马。)
《元和郡县图》曰:吉昌县有姚襄城,西临黄河,控带龙门、孟门之险,周、齐交争之地。齐後主武平二年,遣斛律明月破周兵於此城下。
《郡国县道记》曰:吕香,本汉之北屈,有骐县。
《汉志》曰:骐,属河东郡。侯国。
汾州
《十道志》曰:汾州,西河郡。《禹贡》冀州之域。其在虞、夏及周,属并州。春秋时晋地。七国时属赵。秦并天下,属太原郡。
《左传□昭元年》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汾,洮,二水。)以处太原。(太原,晋阳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
又曰:昔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次曰实沈,居於旷林,不相能也。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迁实沈於大夏,(大夏,今晋阳县。)主参。唐人是因。其季世曰唐叔虞。及成王灭唐而封太叔焉,故参为晋星。(叔虞封唐,是为晋侯。)
又《昭二年》曰:齐陈无宇送女,晋侯谓之少齐。谓陈无宇非卿,执诸中都。(中都、晋邑,在河西介休县。)
又《僖二十四年》曰: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元和郡县志》曰:子夏居西河,吴起守西河,皆为此也。
《礼记□檀弓》曰: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子夏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无罪也?吾与汝事夫子於洙、泗之间,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於夫子,尔罪一也。”
《唐书》曰:高祖初起兵,师次霍邑,隋将宋金刚拒,不得进,屯军贾胡堡。会霖神语曰:“若向霍邑,当东南傍山取路。八日雨止,我当助破之。”(贾胡堡,在灵石县。)
并州
《元和郡县图志》曰:并州,太原府。《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为晋。战国时为赵地。秦并天下,置太原郡。
《尚书□禹贡》曰:既修太原,至於岳阳。
《春秋元命苞》曰:并之为言,精合交并。
《释名》曰:并者,兼并也。言或并或设。
《元和郡县志》曰: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按晋、大卤、太原、大夏、夏墟、晋阳六名,其实一也。
《左传》曰:晋荀吴败狄於大卤。(《释名》曰:地不生物曰卤。)
《太康地记》曰:并州不以卫水为号,不以恒山为称,而云并者,盖以在两谷之间乎。
《帝王世纪》曰:帝尧始封於唐,又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也。
又曰:禹自安邑都晋阳。至桀,徙都安邑。至周成王以封弟叔虞,是为晋侯。
《史记》曰: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郑曰:“以是封汝。”周公请封於唐,王曰:“吾戏耳。”周公曰:“天子无戏言。”遂以封之。
《魏志》曰:高祖围袁尚於邺,时袁绍外甥高晃并州刺史,牵招说辉唬骸安⒅葑笥泻闵街险,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强胡,宜速迎尚,并力观变。”徊淮樱故败。
《史记》曰:智伯率韩、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