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易县前有五公城。王潭不从王莽,潭子兴生五子,避隐於此,世祖并封为侯。
《十道志》曰:氵来水县,本汉遒县也。
《汉志》曰:遒,属涿郡。莽曰遒屏。
《汉书□年表》曰:景帝封匈奴降王隐强为遒侯。
又曰:容城,属涿郡。莽曰深泽。
《十道志》曰:遂城,战国时武遂县,汉之北新城。
《史记》曰:赵悼襄王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
《汉志》曰:北新城,属中山国。莽曰朔平。《土地十三州志》曰:“河间有新城,”故此加北。
幽州
《十道志》曰:幽州,范阳郡。《禹贡》冀州之域。虞舜十二州为幽州。夏、殷省并冀。周复置幽州。秦为渔阳、上谷等五郡。汉高分上谷置涿郡;武帝开东夷,又置玄菟、乐浪二郡。
《释名》曰:幽州,北幽昧之地,故曰幽州。
《晋地道记》曰:幽州,因幽都以为名。
《山海经》曰:北荒有幽都之山。
《尔雅》曰:北方之美者,幽都之筋角焉。
《晋地道记》曰:舜以冀州南北广大,分燕北地为幽州。
《汉志》曰:渔阳郡属幽州,莽曰通路。
《史记》曰:颛顼都於帝丘,其地北至幽陵。
又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世本》曰:居北燕。宋忠曰:有南燕,故曰北。)
《郡国志》曰: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其气躁急。通齐、赵,渤海之间一都会也。
《史记》曰:燕、秦千树粟,与封侯等。士马所生,有鱼盐桑枣之利。
《後汉书》曰:公孙瓒破刘虞,尽有幽州之地。
《三国典略》曰:东魏薛叔尝梦山上挂丝,以告所善张亮,曰:“山上丝,幽字也。君必为幽州。”後果如之。
《礼记》曰:武王克商,封黄帝之後於蓟。
《史记》曰:邹子之燕,昭王拥彗前驱,请为弟子受业,筑碣石宫以处邹子,亲往师之。
又曰:昭王谓郭隗曰:“愿得贤士,以身事之。”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於隗者,岂远千里哉!”於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归燕。
《汉志》曰:安次县,属渤海郡。又《续汉志》曰:安次,属渔阳郡。
《图经》曰:武清县,本汉之雍奴县也。
郦元《注水经》曰:雍奴,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壅,不流曰奴。
《魏志》曰:《张ご》曰:“从击潭於渤海,别将围雍奴,大破之。”
顺州
《方舆志》曰:顺州,顺义郡,在范阳郡。唐天宝初置,又改为顺义、归化二郡。(亦曰思顺州。)
归顺州
《方舆志》曰:归顺州,其地乃燕之北境,燕太子丹使荆柯献地图即谓此也。即元顺州之北境,唐天宝初以置归化、顺义二郡,同领怀柔一县,复又立归顺州以理焉。
涿州
《图经》曰:涿州,涿郡。古涿鹿之地,舜十二州为幽州地。《禹贡》为冀州之域。春秋战国为燕国之涿邑。汉高帝置涿郡。
《史记》曰: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
《汉志》曰:涿郡,高帝置。莽曰垣输。属幽州。领县二十九。
蓟州
《图经》曰:蓟州,渔阳郡。《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属燕。秦时於此置渔阳郡,二汉因之。
又曰:渔阳县,本北无终子国也。有无终山城。
《春秋左氏传》曰:庄十三年,齐人伐山戎。杜预注曰:山戎、北狄、无终,三名其实一也。
《汉志》曰:无终,属右北平。故无终子国也。
燕州
《释名》曰:燕,宛也。在涿鹿山南宛宛然,因以名之。
《春秋说题辞》曰:箕尾为燕,阴气浸生。故俗云贪利,地宜栗。
《史记》:苏秦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不佃作而足於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
又《货殖传》曰:燕、秦千树栗,以比封侯。
檀州
《十道志》曰:檀州,密□郡。《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战国时并为燕地。秦为渔阳郡。在汉领白檀等十二县。
又曰:本汉徂上兀属渔阳郡。
《汉志》曰:徂桑属渔阳郡。莽曰敦德。(嵋籼狻#
又曰:燕东有渔阳郡。
《汉书》曰:汉李广弭节白檀。
《魏书》曰:曹公越北塞,历白檀,破乌丸於柳城。
《续汉书》曰:白檀县,即右北平。
妫州
《十道志》曰:妫州,妫川郡。《禹贡》冀州之域。舜暨周为幽州之域。春秋战国并属燕国。秦并天下,为上谷郡为潘县也。
《汉志》曰:燕西有上谷郡。
又曰:上谷郡,秦置。莽曰朔调。属幽州。领县十五。
又曰:潘县,属上谷郡。莽曰树武。(潘曰普半反。)
《晋太康地里记》曰:潘县,更属广宁郡。
《史记》曰:轩辕黄帝战於阪泉之野。
《十道志》曰:阪泉,在怀戎县。
《周书》曰:黄帝杀蚩尤於中冀,名曰绝辔之野。亦其地。
《史记》曰: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造阳即妫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