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男女淫纵,犹有纣之馀风,世称赵女之美是也。
又曰:周后稷始封邰,今扶风是也。及公刘徙邑於豳,今新平漆之东北有豳亭是也。故《诗》称“笃公刘,于豳斯馆。”至太王避狄,循漆水,逾梁山,徙邑於岐山之阳,西北岐城旧址是也。故《诗》称“率西水浒,至於岐下。”南有周原,故始改号曰周。王季徙郢,故《周书》曰“维周王季宅程”是也。故《孟子》称“文王生於毕郢,西夷人也。”暨文王受命,徙都於酆,在今京兆之西是也。故称伐戎於崇,作邑於酆。及武王伐纣,营洛邑而定鼎焉。今洛阳西南洛水之北有鼎中观是也。周公相成王,以酆、镐偏处,西方贡道不均,乃使邵公卜居洛水之阳,以即土中。故《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於是遂筑新邑,营定九鼎,以为王之东都之洛邑。故《周书》称“我乃卜涧水东,伤西,唯洛食。”是为王城,名曰东周。故《公羊传》曰“王城者何?东周也。”《地理志》王城本郏辱阝之地,是以或谓之郏辱阝,故《春秋传》曰“成王定鼎于郏辱阝”,河南是也。今郏辱阝东门名鼎门,盖九鼎所从入也。成王即卜营洛邑,建明堂,朝诸侯,复还酆、高阝。故《书序》曰“成王既黜殷命,还归在酆。”至懿王徙大丘,秦谓之废丘,今京兆槐里是也。
《世本》曰:懿王居大丘,厉王淫乱,出于彘,今河东永安是也。平王即位,徙居洛,《洛诰》所谓新邑也。《国语》曰:“幽王灭,周乃东迁。”本殷之畿内,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域,河洛山е间。周於南柳七星张之分,鹑火之次也。及敬王避子朝之乱,东居成周,故《春秋经》曰“天王入于成周”是也。後六年,王室定,遂徙都成周。是後晋又率诸侯之徒修缮其城,以成周城小,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焉。翟泉,地在成周东北,今洛阳城中有周王冢是也。至赧王,又徙居西周而失位。”
又曰:秦非子始封於秦,故《秦本纪》称周孝王曰:“朕分之土邑秦。”本陇西秦谷亭是也。玄孙庄公徙废丘,周懿王之所都,今槐里是也。及襄公始受酆之地,列为诸侯。文公徙荆故《秦本纪》曰:“公事猎至荆乃卜居之。”今扶风ハ厥且病D公又都平阳,故《秦本纪》曰:“宁公二年,徙居平阳。”今扶风ブ平阳亭是也。秦德公徙都雍,故《秦本纪》曰:“德公元年,初居雍。”今扶风雍是也。至献公即位,徙治栎阳,今冯翊万年是也。孝公自栎阳徙咸阳,《秦本纪》曰:“作为咸阳,筑冀阙,徙之。”及汉元年,更名新城,属扶风,后并于长安。故《太史公传》曰:“长安,故咸阳也。”元鼎三年,复别为渭城,今长安西北渭水阳有故城,故《西京赋》曰“秦里其朔,实为咸阳”是也。
又曰:汉高帝元年,始为汉王,都南郑,属汉中,秦厉王所置,在《禹贡》梁州之域,北达雍南,跨巴蜀,与秦同分。二年,北徙栎阳,故秦献公之所居。後居万年,故属冯翊,今京兆县也。都长安,秦咸阳之地,今京兆所治县也。其城狭小,至惠帝元年,始更筑广,五年乃成。光武以武信侯进封萧王,在《禹贡》徐州之域,於周以封子姓之别附庸,事在《春秋》;於汉属豫州,今沛国萧是也。及即位於高阝,更名高邑。建武元年,始都洛阳,故成周之旧基,城东西六里一十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是以时人谓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
又曰:魏武为魏公,都邺,今魏郡是也。後文帝因汉之旧,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与洛阳凡五处,故号曰五都。
《博物志》曰:河东平阳,尧所都。河东太阳,虞所都。(太保后。)
颍川阳翟,夏禹国。弘农陕,虢所都。(王季后。)
河南偃师尸乡,汤所都。
鲁国,薛奚仲所都。河南洛阳,周公迁殷民曰成周。河南,武王迁九鼎,周公营之,以为王城;平王所都。
河南巩,东周所都。
扶风槐里,周懿王所都。
扶风郇邑豳乡,公刘所都。
左冯翊栎阳,秦献公所都。
扶风雍,秦惠王所都
《晋书》云:晋都洛阳。至永嘉南迁,居建康,今润州江宁县。宋、齐、梁、陈,并同居建康。梁元帝及後梁萧鳎又别居江陵。永嘉之乱,有十六国,各建都邑:前梁张轨,都敦煌;後梁吕光,都姑臧;南凉秃湮诠拢都略阳;西凉李冢都酒泉;北凉沮渠蒙逊,都张掖;前燕慕容#初都和龙,後徙蓟,又徙邺;後燕慕容垂,都中山;南燕慕容德,都广固;北燕冯跋,都和龙;前秦苻坚,後秦姚苌,并都长安;西秦乞伏国仁,都定乐;前赵刘聪,都平阳;後赵石勒,都襄国,至石季龙,都邺;後蜀李特,都成都;夏赫连勃勃,都统万城。
又曰:永嘉南迁,後魏据中原,初都代,又徙洛阳。至文帝迁长安,孝静帝迁都邺,号东魏、西魏。东魏禅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西魏禅周,周禅隋,并都长安。隋高祖营大兴城,後徙居之,名曰长安,今西京也。隋炀帝迁洛阳,於故周之王城,对伊阙,即今东都城也。
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
叙京都下
《史记》:娄敬,齐人。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脱挽辂,(木横展车前人推之。音胡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