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得以为薪者,火著如常薪,但不成炭。炊熟则灌灭之,後复更用,如此无穷。又夷人取木华,绩以为火浣布,木皮亦剥以灰煮为布,但不及华细好耳。白鼠大者重数斤,毛长三寸,居空木中,其毛亦可绩为布。故火浣布有三种焉。
又曰:暗非火积,水非鱼属,然暗竭则火灭,水涸则鱼死。伐木而寄生死,芟草而菟丝萎。
又曰: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或服飞霜之散,则不热。幼伯子、王仲都,此二人衣之以重裘,曝之於夏日之中,周以十炉之火,口不称热,身不流汗,盖用此方也。
《傅子》曰:管宁之辽东而归,海中遇暴风,馀船皆破,惟宁船自若。夜晦,船人尽惑,莫知泊所。忽望见火光,趣之,得岛,一无居人,又无火烬,行人咸异焉,以为神光之獭;矢谧曰:“积善之应也。”
《尸子》曰: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也。
《阴符经》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
《孙子兵法》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燧。
《吕氏春秋》曰:齐桓公使人告鲁曰:“管夷吾,寡人之仇也,愿生得之。”鲁君许诺,乃使转其拳,胶其目,置之匣中。至齐境,桓公使以朝车迎之,祓以嘶稹#嘶穑所以祓除不祥也。耍读曰灌。)
又曰:燕雀处一屋之下,自以为安。灶突决火,栋宇将焚,燕雀不知祸将至矣。
又曰:伊尹说汤五味,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博物志》曰:燧人钻木而造火。
又曰:临邛有火并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在县南百里。昔人以竹木投之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观视後,火转盛。以盆著井上,煮盐得盐。後人以家烛火投井中,火即灭,迄今不复然也。
又曰:临邛有火井,深六十馀丈,火光上出。人以筒盛火,行百馀里,犹可燃也。(《蜀王本纪》亦同。)
又曰:魏明帝世,河东有焦光者,裸而不衣,处火不焦,处寒不冻。
又曰:积油万石,则自然生火。晋泰始中,武库火,积油所致。
《南越志》曰:广州有大树,可以御火,山北谓之慎火,多种屋上以防火。南无霜雪,故成树也。
《风俗通》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汲取池中水以沃之,鱼悉露见,但就取之。(说云: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敦之,烧死,故云然耳。)
又曰:臧仲英家欲炊而失釜,火从箧中起,衣服尽烧而箧不损。
《山海经》曰:符愚之山,其鸟名昏,(音亍#┢渥慈绱涠赤喙,(翠似燕而绀色。)可以卫火。(畜之避灾。)
又曰:翠山之上,其鸟多妫(音垒。)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可以卫火。
又曰:崦嵫之山,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可以卫火。
又曰:带山之上有兽焉,其状如马而一角,其名曰啵ㄒ艋丁#┦瑁可以卫火。
又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其上多火。
又曰:居(音居。)山之上有鸟焉,其状如味赤身白首,名曰窃脂,可以卫火。
又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後,黑水前,有山名曰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即然。(今扶南东万里有耆蒲国,东复五千里有火山国,其虽霖雨,火常燃。火中有白鼠,常出山边求食人。捕之,以毛作布。而今之火浣布,此类也。)
又曰:厌火国人兽身黑色,火出其口中。(言能吐火。)
《神异经》曰:南荒外有火山焉,长四十里,广四五里,其中生木,昼夜火燃,得暴风雨,火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七尺馀,细如丝,可以作布。
《新论》曰:汉元帝广求方术之士。汉中道人王仲都云:“但能忍寒暑耳。”以隆冬单衣於上林昆明池上,无变色;至夏大暑,使暴坐,环以十炉火,不汗出。
《三辅黄图》曰:秦始皇葬骊山,六年之间,为项籍所发。放羊儿坠羊冢中,然火求羊,烧其椁藏。
魏武帝《明罚令》曰: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之後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子胥沉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於子推,独为寒食,岂不偏乎?
《河图挺佐辅》曰:伏羲禅於伯牛,错木作火。
《春秋潜潭巴》曰:火从井出,有贤士从民间起。(宋均注曰:火明,贤者,象贤者屈渊从井出。)
《礼含文嘉》曰: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遂天之意,故为燧人也。
陆景《典语》曰:冲风之摧枯枝,烈火之炎寒草,武王伐纣,势然也。
《古今注》曰:宣帝地节元年,上郡沙中夜中有火如粟出,不热。
又曰: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向日则火生,以艾炷承之得火也。
《琐语》曰:智伯既败,将出走,梦火见於西方。及夫出奔秦,又梦见於南方,遂奔楚也。
张衡《灵宪》曰:日匹火,月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影。
《河图□汴光篇》曰:阳精散而分布为火。
《括地图》曰:神丘有火穴,光照千里。
《笑林》曰:某甲夜暴疾,门人钻火,其夜阴暗,未得火,催之急。门人忿然曰:“君责人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