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耶?太常其以礻勺祭之日,陈鼎於祖庙,以备器用。赐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
《晋中兴书》曰:成帝咸和元年,宣城舂仙奖溃得古鼎,重三百斤,容可三斛馀。都官毕贺。
又曰:神鼎见。神鼎者,仁器也。能轻能重,能息能行。不炊而沸,不汲自盈。烟カ之气,自然所生也。乱则藏於深山,文明应运而至,故禹铸鼎以拟之。
《晋阳秋》曰:谷城人刘郑夜见门有光,取得玉鼎。
沈约《宋书》曰:秦始皇七年,义阳获铜鼎,受一斛,并盖,并隐起镂。
《战国策》曰:秦兴师於周,求九鼎。颜率谓齐王曰:“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发师救周,秦兵罢。率至齐,曰:“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齐王曰:“寡人将寄涂於梁。”对曰:“不可!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氵单(徒旱切。)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州是西比)
卷七百五十七 器物部二

《周礼》曰:烹人掌供鼎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于鼎。┵,音蒸。)
《仪礼》曰: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
《史记》曰:蔺相如谓秦王曰:“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郡与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群臣熟计议之。”
《晋书》曰:张平自称豫州刺史,樊雅自号谯郡太守,元帝皆版为四品将军。豫州刺史祖逖出屯庐州,遣参军殷义诣平、雅。义意轻平,视其屋云:“当持作马厩。”见大镬云:“欲铸作铁器。”平曰:“此是帝王大镬,天下定後方当用之,奈何打破?”略唬骸扒淠鼙M范不惜大镬耶?”平大怒,於坐斩拢阻兵固守岁馀。逖攻平,杀之,而雅据谯城。
《文子》曰:养鱼於沸镬之中,栖鸟於炎炉之上,虽欲其生,养理失矣。
陆机《洛阳记》曰:宫墙外以大铁镬盛水以救火。镬受百斛,百步一置。(杨龙骧《洛阳记》云:铁镬合一百八十枚也。)
《搜神记》曰:武帝从南岳著庐江潜,霍山之上无水,庙有四镬,可受四十斛。至祭时,水辄自满,用之足了,事毕即空,尘土树叶莫之污也。积五十岁,岁作四祭。後但作三祭,一镬自败。
《朱崖传》曰:朱崖大家有铜镬,多者五三百,积以为货。
《南越志》曰:龙川县营岗北有巨镬,恒有悬泉注之,终岁不满。尝有采薪者欲推动之,忽然震电,迷失路,十许日乃至家。
《湘州记》曰:伍子胥庙中有大铜器。元嘉中,沙门释亮启乞此庙器铸丈六金像。始,庙所有大铜镬,可容三百斛许,即陷入地中。僧亮梦神语云:“今舍此器,相与发愿,免此神刑!”
殷斌《当山记》曰:魏兴反照山上有三公铁镬,常有水数十斛,虽大旱而不减。长老云:“有天子女,欲来此山,愁思而死。三公卫送,故於此烹之。”
《罗浮山记》曰:有石镬,容千馀斛,溢为瀑布。
《墨子□死守》曰:二十五步一灶,灶有铁镬,容二石以上,为汤。

《说文》曰:钅复,(音富)如釜而大口,釜也。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荆(音寻)三足釜也。
《方言》曰:釜,自关而西或谓之釜,或谓之钅复。(钅复亦釜之总名也。)
《广雅》曰:钅典、(他典切。)钅并、(音饼)鬲、(音历)钅复、(音富)钅鹿、(音鹿)镘鍪、(漫牟二音。){规金}、(音规。)小⒏也。
《埤苍》曰:钨钅莽,小釜也。
《易□说卦》曰:坤为釜。
《诗》曰:于以湘之?维屑案。(校釜属也。有足曰钅奇。)
又曰:谁能烹鱼?溉之釜尽#è荆釜属也。)
《左传》曰:筐厂懈之器,潢涡辛手水。
《三礼图》曰:釜,《制度》云三斛,或曰二斛。
《春秋繁露》曰:夏求雨,曝釜於术(音遂)十日。
《史记》曰:项籍救巨鹿,沉船破釜甑,以示必死。
《古史考》曰:黄帝始造釜、甑。
《战国策》曰:蔡泽入韩、魏,遇夺釜鬲於途。
《东观汉记》曰:梁鸿少孤,诣太学受业。同房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又曰:邓遵破匈奴,得釜镬二三千枚。
谢承《後汉书》曰:范丹为莱芜长,遭党锢,有时绝粮。闾里歌之曰:“釜中生鱼,范莱芜!”
又曰:胡邵为淮南太守,使群下阁外炊曝作乾饭,阁中不设釜灶。颍川冯暹为徐州刺史,以小铜釜甑十日一炊。
《後汉书》曰:王莽纳言将军严尤欲据宛,伯升乃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破釜甑,示必死也。)
《魏略》曰:锺繇为相国,以五熟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繇书曰:“昔有黄三鼎、周之九宝,咸以一体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盖鼎之烹饪,以享上帝。今之嘉釜,有逾兹义。”
《晋诸公赞》曰:尚书杜预欲为平底釜,谓於薪火为省。黄门郎贾彝於世祖前面质预曰:“釜之尖下,以备沃洗;今若平底,无以去水。”预亦不能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