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甚有惭色,将鬻已以偿。於是许子章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又曰:车胤字武子,南平人。勤学不倦。家贫,尝不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虫以照书。
《晋中兴书》曰:孙盛字安国,为秘书监。好学,自少及长,常手不释卷。既居史官,乃著《三国晋阳秋》。
又曰:刘兀长不满七尺,精学不倦,虽居官职,至於皓首,手不释卷。
崔鸿《春秋前燕录》曰:豫州刺史张怖字文祖,清河武城人也。怖少孤贫,随母长於舅氏,令其牧牛。怖幼而好学,事母以孝闻。每日必於牧暇采樵二束、菜二本,一以供母,一以雇人书。昼则折木叶学书,夜则以所书者。
《宋书》曰:沈攸之字仲达,晚好读书,《史》《汉》事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七年读书。”
又曰: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鲜之下帷读书,绝交游之务。
又曰:王歆字休泰,琅琊人。家贫好学,尝三日绝粮,执书不辍。父母家人或谓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农为求活乎?”歆答曰:“我当以典籍自耕耳。”武帝以其博学有文才,累迁中书侍郎、扬州牧。
《後魏书》曰:甄琛,中山人也。举秀才,入都累岁,常以弈棋,通夜不止。手下苍头奴,常令执烛,或时睡,则加杖之,如此非一。奴不胜痛楚,乃曰:“郎君辞父母仕官,若为读书执烛,不敢辞罪。今博弈,是何事也?”琛惕然大惭,遂写书,研习经史,闻见日优,仕至侍中。
萧子显《齐书》曰: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年六七岁,书昼甲子,有简三篇。欢推计,遂知六甲。家贫,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雀食稻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於舍壁後倚听,无遗忘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又曰:隐士沈ら士,遭火烧书数千卷。ら士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以反故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
《南齐春秋》曰:江泌字士清。少贫,昼日斫さ,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堂。
《北齐书》曰:杜弼字辅玄。高祖令弼带州骠骑府长史。弼性好名理,探味玄宗。自在军旅,带经从役。
又曰:李铉字实鼎。家贫,苦学,春夏务农,秋冬入学。三冬不畜枕,每至睡时,假寐而已。
《後魏书》曰:李道固,顿丘卫国人,高祖赐名焉。家寒,少孤,有大志,好学不倦。初受业於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晚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於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於悦家手抄口读,不暇寝食。
《三国典略》曰:齐右仆射富平子魏收字伯起,钜鹿曲阳人。幼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太学博士郑伯猷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悟,乃折节读书,坐板床积年,板亦为之锐。收尝为《庭竹赋》以自发名。伯猷谓之曰:“卿不值老夫,犹当逐兔。”
《後周书》曰:樊深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折损支体,终亦不改。後除国子博士。
《梁史》曰:沈约十三而遭家难,潜窜。会赦,乃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梁书》曰:韦碜宓苁茏中⒂眩沉毅有器局。年十二,尝游京师,值天子出游南苑,邑里喧哗,老幼争观。爱坐读书,不释卷。宗族莫不异之。
沈峻字士嵩,师事宗人沈ら士。嵩在门下积年,昼夜自课。或睡寐,辄以杖自击,其为志如此。
又曰:江革字休映,考城人。吏部侍郎谢眺常过革第,时大寒雪,革敝絮单席而耽学不倦。眺乃脱其所着衣并手割半毡与革。後建安王为雍州刺史,表求记室。人或荐之,以为征北记室参军。与弟观少长共居,不忍离别,苦求同行。参军沈约、任鹜与革书曰:“此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弟,可谓驭二龙於长途,骋骐骥於千里。”
又曰: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勤学,去学五六里,常行读书不息,地有坑坎,每常倒蹶,然後始悟。
《隋书》曰:皇甫绩字功明。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所鞠养。尝与诸外兄博奕,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绩叹曰:“我无庭训,养於外氏,不能克躬励已,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孝宽闻而对之流涕。於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又曰:卢思道字子行。年十六,遇中山刘松为人作碑,以示思道,读之多所不解。於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後思道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又曰:刘炫字光伯。少以聪敏见称,与信都刘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
又曰:王劭笃学,好经史遗落世事。用思既专,性颇悦忽,每至对食闭目凝思,盘中之肉,辄为仆从所啖,劭弗之觉,惟责肉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