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异传》曰:豫宁女子戴氏久疾,出见小石曰:“尔有神,能差我疾者,当事汝。”夜梦人告之曰:“吾将倘辍!贬峤ゲ睿遂为立祠,名石侯祠。
《益部耆旧传》曰:公孙述时,蜀武檐山石折,任文公曰:“西州智士死,我将死矣。”後三月果卒。
《韩诗外传》曰:楚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矢摧无迹。(《汉书》载李广亦如之。)
《文士传》曰:魏文帝之在东宫也,宴诸文学,酒酣,命甄后拜坐者,坐者咸伏,惟刘桢平仰观之,太祖以为不敬,送徙隶簿。後太祖乘步辇车乘城,降阅簿作,诸徒咸敬,而桢坐磨石不动。太祖曰:“此非刘桢耶?石如何性?”桢曰:“石出荆山玄岩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内秉坚贞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莹,气质贞正,禀性自然。”太祖曰:“名岂虚哉!”
《神仙传》曰:白生者,常煮白石为粮,就白石山居,故号曰白石先生。
《穆天子传》曰:天子升於采石之山,於是采石铸以成器于黑水之山。
《三齐略记》曰:始皇作石塘,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石悉赤。阳城山尽起立,嶷嶷东倾,状如相随行。(事具神部。)
盛弘之《荆州记》曰:兴安县水边有平石,其上有石栉石履各一具。俗云越王渡溪,脱履堕栉於此。
郭缘生《迹征记》曰:秦梁,圯名也。或云,秦始皇东巡,弗行旧道,过此水,率百官已下,人提一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今睹所累石,无造作之处也。
《搜神记》曰: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後,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人掷之堕地,人争取,化为圆石,颢椎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
石下
《西京杂记》曰:窦太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石大如指,堕后绩筐中,后取石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不复开,後为皇后,常并置玺中为天玺。
又曰:五鹿充宗受学於弥成子,弥成子少时,常有人遇己,授以文石,大如鸡卵,成子吞之,遂大明悟,为天下通儒。成子後病,吐出此石授充宗,充宗复吞,又为明学。
又曰:汉武昆明池养鱼,往往飞去,後刻石为鲸鱼致水中,乃不飞去,每至当雨,鱼当鸣吼。
顾恺之《启蒙记》曰: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
《浔阳记》曰:石镜山东一圆石悬崖,明净照人,毫细必察。
《幽明录》曰:宫亭湖边傍石间,有石数枚,形圆若镜,明可鉴人,谓之石镜。後人过,以火燎一枚,今不复明,其人眼遂失明。
庾仲雍《湘州记》曰:应阳县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伦纸臼。
王歆之《南康记》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采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後,天澄气静,闻弦管声。
《拾遗记》曰:员峤山东有□石,广五百里,驳落如锦,扣之片片蓊然□起。
又曰:魏明帝时,太山下有连理文石,高十二丈,状如枯树,其文色彪发,似人雕镂,自下及上皆合百余步,及魏明帝之始,稍觉相近如双阙也。土石阴类,魏为土德,斯为灵。
《交州记》曰:有浮石山在海中,石虚轻可以磨脚,煮饮之止渴。
《洞冥记》曰:元鼎中,条支国贡马石以和九转丹。有浒渍撸以此石拭之,应手而黑。
顾野王《瑞应图》曰:石华者,石生华也。
刘澄之《江州记》曰:兴平县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许丈,石青色,堪为书砚。
《蜀中记》云:隗叔通,棘人也,性至孝。母每食必须江水,通每汲,江中石为之出。今江中有石,号孝子石。
《十洲记》曰:流洲在西海中,上多积石,名为昆吾石,治其石成铁作剑,光明照洞如水精状,割玉物如切泥土焉。
《益州记》曰:龙盘山有一石,长四十丈,高五丈,当中有户及扉,若人掩闭。故老相传玉女房。
石虎《邺中记》曰:孟津河东去邺城五里,有济北郡铣窍兀有铣巧剑是黄石公所葬处。有人登此山,见崩土中有文石,石文鲜明。虎使采取以治宫殿,又免铣橇睿不奏闻故也。
《浔阳记》曰:落星石,在宫亭湖中,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林。
《武昌记》曰:陶太尉庙东有盘龙石,旧传云,龙盘於此石。
《梁州记》曰:沔阳城溯汉上十五里,有诸葛武侯所镇,在汉水南,背山向水,门前累石以为阵。
《荆州图经》曰:宜都有穴,穴有二大石,相去一丈。俗云,其一为阳石,一为阴石,水旱为灾,鞭阳石则雨,鞭阴石则晴,即廪君石是也。但鞭者不寿,人颇畏之,不肯治也。
《丹阳记》曰:石头城西有唐颓石,王敦害周伯仁之所。
又曰:湖熟县,晋惠帝永宁二年,湖中有大石,去渚二百步,浮来登岸,百姓惊观,咸曰石来。有年果有石冰入扬州。
裴渊《广州记》曰:甘泉县平野中,孤石挺起,峰秀入□,连石相接,无异栋宇。
《安城记》曰:石室中有素石数斛,状如雀头,甘润虚脆,殆可啖。
曹叔雅《异物志》曰:豫章有石黄白色而理疏,以水灌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