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名曰沙棠,食之令人不溺。(草之美者,名曰沙棠之实。)
又曰: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木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井,以玉为槛。槛有五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所在。
又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其下有弱水泉。
徐整《长历》曰:北斗当昆仑上。
《真人关尹内传》曰:万亿万岁,有一大水,昆仑飞浮。是时飞仙迎取天王及善民,安之山上也。
《葛仙公传》曰:昆仑山一曰玄圃台,一曰积石瑶房,一曰阆风台,一曰华盖,一曰天柱,皆仙人所居。
《列仙传》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石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是也。
又曰:西王母者,神人也。人面蓬头洌虎牙豹尾,善啸,穴居,名西王母,在昆仑山下。
》神仙传》曰:东郭延者,山阳人。服□飞散,能夜书。有数十人乘虎豹来迎,比邻尽见之。与亲友辞别而去,云诣昆仑山。
《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
《搜神记》曰:昆仑之山,是惟帝之下都,环以炎火山。
《十洲记》曰:昆陵昆仑号曰。昆陵山也。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合,天帝君治处。
《玄元记》曰:昆仑西南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三周,蛇长九万里。
《尸子》曰:赤县州者,实是昆仑之墟,玉红之草生焉,食其一实而醉,卧三百岁而後寤。
《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有昆仑之疽病
《淮南子》曰:昆仑山上有层城九重,上有木禾,其条五寻。珠树、玉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驮谄涠,绛树在其南,瑶树在其北。
又曰:昆仑之玉,而尘埃不能污也。
《抱朴子》曰:蔡谴者,自云被谪至昆仑。初,谴还,人问云:“昆仑似何?”答曰:“天不问其高几里,要於仰视之,去天过十数里也。”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曰:东平王刘约癸亥卒,一指犹暖,遂不殡殓,至於甲戌乃苏。言见刘渊於不周山,经五日,遂复从至昆仑山,三日而复返於不周,见诸王公卿将死者悉在焉。
又曰: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在此山,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
锺山
《穆天子传》曰升:自密山以至锺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多怪兽奇鱼。
又曰:天子北铎遏┥街上,望四野。(郭璞注曰:舂音锺也。)曰:是惟天下之高山。
《山海经》曰:黄帝取密山之玉荣,投之锺山之阴。(以为玉种。)
又曰:锺山其子曰鼓,(此亦神名,名之为锺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也。)其状人面而龙身,帝乃戮之锺山之东也。
又曰:锺山之神名曰烛阴,(烛,龙也。是烛九阴也。)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鲁女生列传》曰:锺山之枣,其大如瓶。
《十洲记》曰:北海外有锺山,自生千芝及神草。此洲受太玄生符录,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课计顷亩种稻。
《玄中记》曰:北方有锺山焉,山有石,首如人首,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为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
《淮南子》曰:锺山之玉,灼之以炉炭,三日三夜,其色不变。
《论衡》曰:锺山之上,以玉抵鹊,彭蠡之滨,以鱼食犬。
玉山
《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来还,乃循黑水至於群玉之山。天子於是取玉板玉器服物,载玉万侯。(双璧为珏,半璧为侯。见《左传》。)
《山海经》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此山多玉石,因以为名。)
《帝王世纪》曰:昆仑之北,玉山之神,人身、虎首、豹尾、蓬头。
《外国图》曰:西王母国前弱水中,有玉山白兔。
阚る《十洲记》曰:赤水西有白玉山,山有西王母堂室。
蓬莱山
《汉书□王莽传》曰:有奇士,大十围,自言巨无霸,出於蓬莱山,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
又:《武帝纪》曰:太初元年十二月祀后土,东临渤海,望祀蓬莱。
《十洲记》曰:蓬莱山外别有海,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有九气丈人,九天真君宫。
《玄中记》曰:东海之大者,有巨鳌焉,以背负蓬莱山。
《列子》曰:渤海之东有大海,其中有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椭树皆聚生,实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人皆仙圣,一日一夕,飞翔来往。
《山海经》曰:蓬莱山,海中之神山,非有道者不至。
《列仙传》曰:安期生,琅琊阜乡人,时人皆言千岁,秦始皇与语,赐金璧数千万,出阜乡亭,皆置去,留以赤玉舄一量为报。曰:“後千岁,求我蓬莱山下。”
又曰:负局先生,语似燕岱间人,吴市中摩镜,一钱因摩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辄出紫赤药与之,莫不时愈,後上吴山,悬药下与万姓。欲去时,语下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