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玄许致仕,诣阙谢老,引见于庭。命畹罾脱纾赐以玄冠素服。又诏充三老,给上公之禄。
《唐书》曰:太宗将伐辽东,召李靖入阁,赐坐御前,谓曰:“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惟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对曰:“臣往者凭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惟拟此行,陛下若不弃老臣,病其瘳矣。”帝愍其羸老,不许。
又曰:严绶材器不逾常品,事兄嫂过谨,为时所称。常以宽柔自持,位跻上公,年至大耋。前後统临三镇,皆号雄蕃。所辟士,亲睹为将相者凡九人,其贵寿如此。
《周史》曰:萧愿字惟恭,梁宰相顷之子也。初,愿之曾祖仿,唐僖宗朝入相。接客之次,愿为儿童,效仿傅呼之声,仿谓客曰:“余岂敢以得位而喜,所幸奕世寿考,吾今又有曾孙在目前矣。”及愿长,事父母,以孝称,後为兵部郎。卒之时,年七十馀,母犹在堂,一门寿考,人罕及者矣。
《鬻子》曰:鬻子年九十见文王,文王曰:“嘻,老矣。”鬻子曰:“若使臣捕虎逐鹿则老矣,使臣策国事则臣年尚少。”因立为师。
《庄子》曰:盗跖曰:“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又曰: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抱朴子□内篇》曰:余亡祖鸿胪少卿时,尝为临沅令,云此县有廖氏,家世寿老,或出百年,或八九十。徙去,生子孙转多夭折。人有居其故宅,复累世寿。由此觉是宅所为,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水渐ㄜ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况乃持丹砂而服之乎?
《六韬》曰:文王祖父寿百二十而没,王季百年而没,文王寿九十七而没。
《国语》曰:齐宣王出游,路见闾丘先生,长老十三人谒齐王,王赐之田。众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又赐无役,诸老复拜,闾丘先生又不拜。宣王疑而问之,对曰:“来见大王所望者三:愿赐臣寿,赐臣富,赐臣贵。”王曰:“天命有长短,非寡人所制,无所寿先生;仓粟虽盈,备灾畜,无以富先生;大官无阙,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先生曰:“所望愿王选良吏,臣少得寿焉;使人以时役,无烦苛,此臣所以得富焉;使少者敬长者,长者敬老者,此臣所以得其贵也。王赐臣田,田不租,仓廪虚;赐臣无役,则官无所使,非所望也。”王曰:“赐先生为相,可乎?”先生曰:“臣得三愿足矣,安用为相。”
又曰:子奇年八十,齐君任为东阿。既行,而君蛔缮,使人追之,嘱使者曰:“未至,追令还;已至勿追。”未至东阿,使者反之。齐君问故,使者曰:“臣见子奇同载者皆白首矣。夫老者之知,少者之决,此必能治东阿矣。”王曰:“善哉。”
又曰:昔卫武公年九十五,儆于国曰:“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耋至而舍我也。必恭恪于朝夕以儆我,闻一二之言,志诵纳之以训道。”
《汉武故事》曰:上尝辇至郎署,见一老髭须皓白,衣服不完。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矣?”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不遇也?”玑曰:“文帝好文,臣好武;景帝好老,臣又少,陛下好少,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上感其言,拜为会稽都尉。
《新序》曰:孔子见宋荣启期,年老白首,衣弊服,鼓琴自乐。孔子问曰:“先生老而穷,何乐也?”启期曰:“吾有三乐:天生万物以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人生以男为贵,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命有伤夭,吾年九十余,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守终,何不乐乎?”
《说苑》曰:楚文王伐郑,使王子革、子露居二子出游,老人戴畚从而乞食焉。不与,搏而夺之畚。
又曰: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晚,如何?”对曰:“暮不炳烛耶?臣闻少而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善哉!”
《申鉴》曰:学寿不至寿,可以尽命。
《新论》曰:余前为王翁典乐大夫,见乐家书记。文帝时得魏文侯时乐人窦公,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何能服食而至此耶?”对曰:“年十三失明,父母哀之,教使鼓琴,日讲习以为常事,臣不能道引,无所服饵也。”谭以为少盲,恒逸乐,所以益性命也。
《神仙传》曰:淮南王安好道术,八公乃诣门。门者见其垂白,不进。八公皆化成童子,色如桃花。门吏白王,王迎之,登思仙之台,张锦绮之帷,设象牙之床席,燔百和之香,进碧玉之几,执弟子礼。八公还成老人,授之要道。及郎中雷被谮安,安与八公钐欤所践石皆陷。今人马之迹宰缮。
王子年《拾遗录》曰:昔老聃当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惟有黄淅羡盼迦耍或乘虎豹,或乘鸿鹄,衣毛羽之服,眉覆于目,耳垂至肩,两眸子皆黑,方面玉洁,手握青筠之杖,出入于日室之中,与老子谈天文之数。
《述异记》曰:尹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