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庆朝政惟新
兆民更始可大赦天下改天和七年为建德元年
建德七年改为宣政元年



按周书武帝本纪宣政元年三月壬辰改元
宣政元年六月宣帝即位改明年为大成元年



按周书宣帝本纪宣政元年六月戊戌即皇帝位大
象元年春正月癸巳受朝于露门大赦改元大成
宣帝大成元年二月改为大象元年

二年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巳大赦改元
大成二月辛巳诏曰有圣大宝实惟重器元天表命
人事与能幽显同谋确乎不易域中之大实悬定于
杳冥天下为公盖不避于内举我大周感苍昊之精
受河洛之锡武功文德光格区宇创业垂统永光无
穷朕以寡薄祗承洪绪上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
后不贰之心职贡与云雨俱通宪章共光华并亘圆
首方足咸登仁寿思隆国本用弘天历皇太子衍地
居上嗣正统所归远凭积德之休允□无疆之祚帝
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
衍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
表万方兆庶知朕意焉可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为
大象元年帝于是自称天元皇帝
大象二年五月静帝入居天台改明年为大定元年



按周书静帝本纪大象元年二月辛巳宣帝于邺宫
传位授帝居正阳宫二年夏五月己酉宣帝崩帝入
居天台大定元年春正月壬午诏曰朕以不天夙遭
极罚光阴遄速遽及此辰穷慕缠绵言增号绝逾祀
革号宪章前典可改大象三年为大定元年
  隋
文帝受周禅即皇帝位改周大定元年为开皇元年
共二
十年

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元年二月甲子即皇帝位于
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庙大赦
改元
开皇二十一年改为仁寿元年

四年

按隋书文帝本纪仁寿元年春正月乙酉朔大赦改

仁寿四年秋七月炀帝即位改明年为大业元年(
共十
三年)

按隋书炀帝本纪仁寿四年七月即皇帝位大业元
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
炀帝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恭帝即位改为义宁元年

二年

按隋书恭帝本纪义宁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
位于大兴殿诏曰王道丧乱天步孔艰古往今来代
有其事属之于朕逢此百罹彼苍者天胡宁斯忍襁
褓之岁夙遭悯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兴言感动实
疚于怀太尉唐公膺期作宰时称舟楫大拯横流纠
合义兵翼戴皇室与国休戚再匡区夏爰奉明诏□
予幼冲显命光临天威咫尺对扬尊号悼心失图一
人在远三让不遂俯南面厝身无所苟利社稷莫
敢或违俯从群议奉遵圣旨可大赦天下改大业十
三年为义宁元年

 纪元部汇考三
  唐
高祖受隋禅即皇帝位改隋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

九年

按唐书高祖本纪义熙二年五月戊午隋帝逊于位
以刑部尚书萧造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绂于
唐王三让乃受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
极殿大赦改元
武德九年正月太宗即位改明年为贞观元年(
共二十三
年)
按唐书太宗本纪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皇帝位贞
观元年正月乙酉改元
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六月高宗即位改明年为永徽
元年

六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贞观二十三年六月甲戌即皇帝
位永徽元年正月辛丑改元
高宗永徽七年改为显庆元年

五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显庆元年正月辛未立代王弘为
皇太子壬申大赦改元
显庆六年改为龙朔元年

三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龙朔元年二月乙未改元
龙朔三年改明年为麟德元年

二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龙朔三年十二月庚子改明年为
麟德元年降京师雍州等诸县死罪以下
麟德三年改为干封元年

二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干封元年正月戊辰封于泰山庚
午禅于社首壬申大赦改元
干封三年改为总章元年

二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总章元年三月庚寅大赦改元
总章三年改为咸亨元年

四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元年三月甲戌大赦改元
咸亨五年改为上元元年

二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上元元年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
皇后称天后追尊六代祖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
曰宣庄皇后五代祖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曰光懿
皇后增高祖太宗及后谥大赦改元赐T三日
按册府元龟上元元年闰四月己卯御鸣凤门诏曰
自古哲王恭承景命莫不执象以御宇历时以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