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则已以待韩彭者待之矣而何至自污以求免此
又在其术中而不知者也嗟乎三子者皆人杰然役
于高帝术中而皆不知而高帝既知三子之为人杰
矣乃徒以术御之不复知有忠信之为道君臣之际
其不俱可惜哉且吾闻之舜之于十二牧武王之于
十臣其君臣之相与无非忠信之道焉上以诚求下
下以诚事上元首股肱视同一体乌有所谓相持之
术哉呜呼此古帝王之所以为盛也高帝非不得天
下也然其君臣之际如此其有愧于古帝王也夫
魏征尝言于唐太宗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无俾臣
为忠臣也君子曰人臣委质以事君其义一也而以
为有良臣忠臣之异者则以其君有道无道有不同
焉耳人君有道人臣直道以事之而得明哲以保身
故谓之良臣君臣之名两全而无失此处君臣之常
者也人君无道人臣不容于直道而杀身以殉之故
谓之忠臣君臣之名两败而不全此处君臣之变者
也是故有禹汤文武之为君则皋陶伊尹周召之流
因而为良臣有夏桀殷纣之为君则龙逢比干之流
因而为忠臣呜呼使其君为桀纣而己为龙逢比干
之为此岂人臣之所愿乎宜乎魏征拳拳焉以为太
宗告也且三代而下受谏如太宗之为君尽谏如魏
征之为臣可谓各极其志无愧乎君明臣良者矣而
征犹为是言何哉呜呼此政征之所为善谏者也征
之意以谓君有道则臣得为良臣君无道则臣必为
忠臣愿陛下为有道无为无道苟为无道则臣将必
为忠臣矣是殆欲绳其君使不得为无道云耳不然
则忠良虽异称要皆美名而征亦何择焉盖征非为
其身谋实为其君计藉令其君以无道见丑于天下
后世而已独以忠节闻孰与君都显号臣荷美名而
臣主之善两立也抑征之为是言盖亦深知太宗之
足以为有道矣苟太宗果不足与为有道也则与龙
逢比干游于地下征其宁有贬哉幸而太宗力致贞
观之治而终为有道之君虽征之所以谏之者非一
端安知非忠臣良臣之论有以启之也虽然良臣未
始不为忠而忠臣未有不为良者也征之此言抑有
所矫而言之世有庸回之臣韦脂塞默惟以持禄固
位为务者将必坐视其君之昏愚暴戾而无所匡救
因据魏征良臣之言以为解卒致臣主有两败之祸
呜呼此又征之罪人也哉
野航史话人主假少君之术以见所嬖者有矣无如
唐太宗假以见马周真君臣知契千古一人也
寓简人臣虽得君要须使人主尊敬而惮不可狎也
故言听谏行而不敢忽汲长孺之于汉武帝魏郑公
之于唐文皇正如此使其身得以亲近而易之则其
言亦轻矣宫之奇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已
为敌国所料矣
稿简赘笔阮嗣宗□怀诗云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
饥周周鸟名垂头屈尾饮于河则没常衔鸟羽然后
得饮北有兽曰蛩蛩蛩蛩能择美草距虚负之而走
以喻君臣相须而济
书蕉宋君崇礼儒臣过于汉唐正史所遗有二其一
真宗临杨砺之丧降辇步吊重其清介也其一富弼
母卒仁宗为之罢春宴虽三代令主不过此也其后
徽宗之于蔡京王黼南宋之待秦桧偎频蓝骼
倍此其前之如荡子之交狎客后之则如弱主之畏
豪奴书之~辱耳
贤奕王先生鏊曰上下交而其志同不交之弊未有
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章奏批答
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
地势使然则莫若复内朝之法盖天有三垣天子象
之正朝象太微也外朝象天下也内朝象紫微也自
古然矣国朝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奉天门即古之
外朝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则内朝之遗制乎洪武
永乐以来常奏对便殿今内朝无复临御常朝之后
人臣无复进见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
是而积矣夫外朝以正上下之分内朝以通远近之
情大臣或三日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
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
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
颜色而道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
前矣